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血液保护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0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相同麻醉、用药、监测、CPB及管理方法。大剂量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20min内给予氨甲环酸负荷量30mg/kg,手术开始时给予维持量20mg/kg/h直至手术结束。中剂量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20min内给予氨甲环酸负荷量20mg/kg,手术开始时给予维持量15mg/kg/h直至手术结束。小剂量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20min内给予氨甲环酸负荷量10mg/kg,手术开始时给予维持量10mg/kg/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于上述情况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临床观察指标包括:(1)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自鱼精蛋白中和后关胸时间;(2)患者自手术结束到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期间的心包、纵膈和胸腔引流量;(3)不同时间点引流量和总引流量;(4)患者围术期血液制品输注的种类、频率和数量以及二次开胸止血率;(5)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6)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和术后30天的死亡率。实验室检验指标包括:(1)各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8h(T2)、16h(T3)、24h(T4)等5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肌钙蛋白-T(cTnT)浓度;(2)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天的红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Cr)。结果: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四组间术后0-8小时、8-16小时、16-24小时和术后总引流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浓缩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平均输注量(p<0.001和p=0.037)和输注率(p=0.012和p=0.004)存在统计学差异,总输血率在四组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9)。无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各组患者间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带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30天死亡率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上所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间的所有实验室检查指标检查结果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组TNF-α的均值不同(p<0.001);不同剂量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的TNF-α的均值不同(p<0.05)。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四组TNF-α的水平均升高,且大剂量组低于中、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水平。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组肌钙蛋白的均值不同(p<0.001);不同剂量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的肌钙蛋白的均值不同(p<0.001)。各时间点与手术前相比,四组肌钙蛋白的水平均升高,且大剂量组低于中、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水平。结论:(1)氨甲环酸作为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止血剂,效果确切,大剂量的氨甲环酸在减少失血量、降低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等方面优于中剂量、小剂量组与对照组;(2)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术中、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及TNF-α浓度,且呈现剂量相关,提示其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大剂量优于中、小剂量;(3)安全性和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并发症等方面与其他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氨甲环酸大剂量应用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