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价格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可以说自从人们开始对经济问题关注之时,价格就是学者们关注的主题之一。价格反映了商品的交换关系。随着商贸活动的频繁,货币的出现,价格概念和价格理论也随之诞生。价格理论从萌芽、发展到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古罗马和中世纪的经院学派时代,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启蒙阶段、争议阶段、初步统一阶段、进一步发展和再反思阶段。16世纪以前的价格理论为启蒙时期的价格思想,是早期价格解释萌芽期。在这一阶段为价格理论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主要有:马格努斯的使用劳动量衡量产品价值的价值理论、阿奎那的公平价格理论等。17世纪至19世纪是价格理论争议期。这一时期的价格理论研究出现了学派之争,一个是劳动价值论者,另一个则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者。其代表人物有:主张劳动价值论的配第、李嘉图、穆勒、马克思等和主张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维塞尔等。前者认为:价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生产成本等,而后者则认为: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之前是价格理论初步统一阶段,其核心理论是:均衡价格的供需决定论,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歇尔、张伯伦等。随着人们对价格理论认识的加深,价格理论在这一阶段,尽管也有流派之争,但是,在新古典的框架下,系统的价格理论得以形成与发展,并被学界所认同。从20世纪中期以后,直至今天则是价格理论进一步发展的阶段。现代宏观经济思想的演绎与发展引起了人们对于价格理论研究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诞生了大量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一方面,新古典价格理论传统继续以主流的面貌发展着;另一方面,各种反对新古典传统的思想流派也获得了新生,特别是后凯恩斯主义价格学派,为价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后凯恩斯主义力图通过复兴古典价格理论传统来推进后凯恩斯经济学革命,故而结合战后经济发展的新实践在微观基础理论,特别是价格理论方面进行了新的探讨。尽管这一学派属于非主流(heterodox),但是,与凯恩斯主义学说和新古典主义学说所形成的“新古典综合”(the neoclassical synthesis)相比,它仍然有自己的合理内核。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后凯恩斯主义学者,并没有因为非主流而淡出学术领域,相反,他们却能够从非主流的角度探求经济问题,与主流并存共生,为人们提供了主流学派无法解决的一些经济问题的方法与思想,其中既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又有理论模型的发展和对理论的综合论述,这些成果对于深化人们关于市场经济复杂多样性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然而,尽管如此,由于后凯恩斯经济学所处的非主流地位,所以,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学界,后凯恩斯主义更是被边缘化。从本人目前掌握的文献看(包括在网上使用关键词搜索),将价格理论和后凯恩斯理论经济学理论引入我国,并系统论述的学者主要有:谷书堂(1985)、苏星(1992)、卫兴华(2000)、晏智杰(2001)、曹国奇(2002)、郑克中(2003)、徐毅(2005)、汪林海(2008)等(价格理论);冯金华和徐长生,(1998年)、刘涤源和王平洲(1992年)、樊苗江,柳欣(2006)、张凤林(2008)、贾根良和马国旺(2011年)、刘晓峰和刘晓光(2003)和李平(1990.)、刘新华等(2010)、马国旺(2007)等(后凯恩斯理论综述、比较,或者基于其框架下的实证研究)。后者形成我国对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力军。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他们对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都有不间断的论述与在其框架下针对中国现实经济的实证研究,但是,相比这一学派在西方的理论发展而言,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程度似乎有些相形见绌。从上述研究现状看,虽然我国学者对西方的价格理论渊源、理论模型等有些较为全面的介绍,但是,作为非主流的,且有大量学术成果的后凯恩斯价格理论却无人问津,名不见经传。事实上,虽然后凯恩斯主义者属于非主流,他们对价格理论的研究贡献在经济学界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主流相比,它的分析框架更加符合现实,其政策内涵在指导经济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因此,针对后凯恩斯价格理论最新进展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学派价格理论的发展、研究方向,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本文共分四章:第—章为导论。本章提出了研究背景、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最后,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为后凯恩斯学派价格理论的早期发展与演变。本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价值与价格理论概述,包括:经济学中价值与价格理论基本内涵的简要界定、历史上价值与价格理论发展概要、后凯恩斯学派价值与价格理论的思想渊源既往的后凯恩斯学派价值与价格理论的主要模型及其代表人物,以及后凯恩斯学派价值与价格理论的基本特征,并简要将后凯恩斯价格理论与古典主流学派价格理论做了比较。第三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本章通过对近几十年后凯恩斯学者在价格理论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梳理综述,介绍了该学派的理论模型,研究的视角的演变,以及理论上的突破等。第四章为后凯恩斯价格理论与其他学派价格理论核心内容的比较、并概要地总结了后凯恩斯价格理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章主要是通过概括性的介绍其他学派价格理论的核心内容,简要分析、归纳了该学派的价格理论与其他流派,特别是主流派的价格理论异同点加以比较分析,包括:与其他凯恩斯主义学派价格理论的比较;与当代非凯恩斯主义学派价格理论的比较;后凯恩斯学派价格理论对于微观与宏观经济理论变革与更新的理论意义和在我国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中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