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超常规组配。在日常交际中,有些表达形式看似与一般的语法、语义、语用规范不相符合,却能够在一定范围、一定场合适用,这就是我们认为应该专门加以研究的超常规组配。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际语言材料的调查采集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对汉语超常规组配的多种形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描写、分析。总结出超常规组配的生成机制,与语境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其遵循的语用原则和具有的表达功能。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起、超常规组配的相关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意义和方法。通过与常规组配、不当组配的对比,我们界定了汉语超常规组配的范围,即突破语法规则、语义条件、语用原则却能产生不同寻常表达效果的组合形式。并且,通过对以往相关论著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可以从认知理论、主观性理论、功能语法的标记理论等角度,对汉语超常规组配进行多角度研究。第一章,通过分类考察的方法,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对汉语超常规组配进行分类。在语义和语用两大角度下又归纳出超常规组配的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从语义角度,把超常规组配分为“矛盾组合类、规约性结果与非规约性结果类、自主与非自主类、褒贬倾向类、关联移用类、施受换位类”等六种类型;从语用角度,主要区分了“谦敬颠倒类、语体混搭类、对比突出类”等几种表现形式。并对每种表现形式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初步总结了其形成特点。第二章,在对语料进行具体分析、描写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汉语超常规组配的生成机制。文中对各种有关生成机制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具体实例做出了新的解释。总结出汉语超常规组配基于认知心理、语用意图等方面的生成动因。第三章,主要对汉语超常规组配体现的语用原则和表达功能进行了研究。超常规组配除与语境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还受到得体原则的次准则,“礼貌准则”和“幽默准则”的制约。这些超常规组配具有强调功能和表达心态、情绪的语用功能,论文分别结合实际语料做了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