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卒中是现阶段我国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大特点。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排在我国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脑卒中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致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常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与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再发脑卒中对照试验(SAMMPRIS)因为30天内过高的脑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被提前终止,试验结果显示:Wingspan自膨式支架系统并不优于药物治疗。Vitesse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VISSIT)结果表明,支架治疗组30天内任何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和30天内脑出血发生率均较高,并不能支持球扩式支架的使用。这些研究都提示相比于药物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疗效以及安全性上均不能获益。考虑到参与SAMMPRIS试验本身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参与试验的大多是小中心,年均手术量少,可能存在术者操作熟练度及经验不足的情况,以及该试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亚洲人群等。本课题旨在探讨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有效并且安全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收集66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颅内主要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并重度狭窄(狭窄率>70%)的患者,治疗前将药物治疗与支架置入治疗的利弊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及患者血管情况来选择是采取药物治疗或是支架置入治疗,采取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被随访至2018年4月。本课题的主要终点事件是30天内发生任何形式的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是1年内责任血管同侧任何形式的脑卒中和死亡;同时在治疗1年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术、CTA或者MRA)来比较药物治疗组和支架置入组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情况,以及通过NIHHS评分及mRS评分来评判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无变化。结果:药物治疗组中有2名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2人均发生卒中事件,支架置入组2人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4.77%、8.33%,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至1年时,药物治疗组14人发生了次要终点事件,支架治疗组2人发生了次要终点事件,两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3%、8.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物+支架置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短期内(30天)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随访至1年时,药物治疗+支架置入治疗在预防卒中发生及死亡方面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