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针法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镇痛后效应及下丘脑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eritage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电针、手针、刺血、穴位注射四种针刺方法的镇痛后效应及其下丘脑机制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昆仑”穴为治疗穴位,采用电针、手针、刺血、穴位注射四种针法,采用放免、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观察了痛阈、下丘脑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及下丘脑原阿黑皮素(POMC)mRNA表达等指标在针刺后即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5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及相互联系。 结果:四种针法均可使痛阈提高,其即时效应依次为电针、手针、刺血、穴位注射,且有不同程度的后效应。电针的镇痛效应在治疗后即时达到峰值,24小时消失,48小时、72小时又出现镇痛效应;其下丘脑β-EP含量升高、ACTH含量下降及POMCmRNA表达升高并与痛阈的变化有相关性;手针与电针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其β-EP、ACTH含量变化不如电针显著;穴位注射的镇痛效应持续到治疗后72小时,且在48小时达峰,下丘脑的ACTH含量与之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刺血的镇痛效应在治疗后24小时消失,但从48小时又出现镇痛效应并持续到120小时,且在72小时镇痛效应较好,下丘脑β-EP、ACTH、POMCmRNA表达等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四种针法对AA大鼠均有镇痛的即时效应及后效应。电针、手针的镇痛效应及后效应可能通过使下丘脑β-EP升高、ACTH下降、POMCmRNA表达增强而实现;穴位注射可能通过降低下丘脑ACTH含量达到镇痛效应;刺血疗法可能通过下丘脑β-EP、ACTH、POMCmRNA表达以外的途径起到镇痛作用及其后效应。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取得较快发展,然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工作者,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却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民工由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具有回乡创业的意愿,但是实际上存在激情不高、资金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本文
学生的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过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令人堪忧,明显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和社会氛围
《汉书》,“经始于班叔皮,孟坚承业,蕙班补遗,集一门父子兄妹三人之力”,“阅三四十年始成完书”。(见于《汉书窥管·自序》)其为书简奥,义蕴宏深。作者班固一代通儒,又善辞赋,书中多
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因手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手术腹腔开放致热量散发,手术牵拉等刺激及创伤等手术副损伤常导致术后肠蠕动消失,患者自觉腹胀不
鸡血藤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鸡血藤具有改善造血功能、抗肿瘤、抗血栓、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对络氨酸酶双向调节、镇静催眠等药理作用
<正>胃药是指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有抗酸药、抑酸药、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类型。不少胃药中都加入了铝元素和铋元素,我们这
<正>"您可曾想过身处绿草如茵的庄园中,夜晚聆听蛙鼓虫鸣,清晨被鸟儿的叫声唤醒……在这样美丽的逸境间拥有专属您自己的一方土地。"如今,这段语焉不详、又极尽魅感的广告仍
在新媒体时代迎接新媒体的冲击,传统期刊要与之融合,达成共赢,也要继续保持底色,坚守自我。唯有此,传统期刊才能在与时俱进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真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