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内在结构,研制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并对中学生学习幸福感进行测量,既是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亦是现实教育向教育心理学提出的把握学生特征、提升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外在要求。在国内外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师生访谈、描述性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搜集构建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结构的原始素材,基于与学习幸福感相关的理论,通过理性思辨提出了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定义为中学生对学习任务与学习环境的积极态度、对学习经历的积极体验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所形成的综合愉悦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结构模型的两种理论构想:由8个一阶因子3个二阶维度组成的二阶模型1(M1)以及由8个一阶因子4个二阶维度组成的二阶模型2(M2)。在理论构想指导下,初步编制含有87个题项的测量量表,对7818个中学生进行初测,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两种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并加以比较,确定M2更为理想。最终确定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结构由学习兴致与学习效能感构成的愉悦感、由学力优越感、乐观和求解欲构成的希望感、由积极关系构成的亲善感以及由喜新感和流畅感构成的沉浸感这8个一阶因子4个二阶维度所组成。依据心理测量原理对量表的项目进行修正和删减,最后形成了由58个题项构成的2015版中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包括愉悦感、希望感、亲善感和沉浸感4个分量表。通过对中学生被试的测量分析发现,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93,同质信度为0.929,均方根残差为0.070,主要拟合指数均为0.97,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项目特征参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规定标准。心理学测量指标表明该量表性能良好。用2015版中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对江苏省5646名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现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中学生学习幸福感总体水平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为中等偏上;男生高于女生;初中高于高中,初一最高,初中随年级的增长而降低;高中年段,高一最低,随年级增加而升高;职高于普高;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比没有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幸福感水平更高;学校层次越高,学习幸福感越高;父母工作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比工作在乡镇的幸福感更高;学习幸福感随中学生升学期望的提升大致呈递增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