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总体数量、资产规模及从业人数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由于人员匮乏、素质较低、信用状况较差,缺乏担保物等自身特点,融资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都很有限。我国中小板的创立,使中小企业得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部分解决了其发展所需资金,但中小板目前无论是从融资数额的可用性还是融资方式的有效性上,都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资金需求远超供给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以融资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事件屡见不鲜,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扭曲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是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样便会导致投资者无法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从而做出决策,这也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对称,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性,甚至有可能出现劣质企业驱逐优质企业的现象,使市场缺乏投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虽然企业存在着多种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研究以融资为目的的真实盈余管理无疑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这一特定的融资主体融资行为中的主要融资方式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以期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融资时是否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并深入研究了公司治理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以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减少和消除中小板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规范证券市场,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具体融资状况,选取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9-2012年四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关于融资行为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真实盈余管理视角下研究两者关系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揭示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中的主要融资方式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探索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减少或者消除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为中小板上市公司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有效规范我国的融资环境。依据上述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具体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最后介绍了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文献综述。该部分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研究设计。首先对本文的研究构想进行了阐述,紧接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对本文的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进行了说明,之后构建了本文的实证模型,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得到变量表。第四部分,实证分析。首先笔者对文章中的相关变量依次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接着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到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不同融资方式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第五部分,结论、局限性及政策建议。该部分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基与回归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同时指明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了全面研究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真实盈余管理作为因变量,将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中的主要融资方式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内源融资作为本文的自变量。同时考虑到公司治理结构对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会产生影响,结合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分别选取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作为本文的调节变量,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证结果准确性的影响,选取能够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托宾q值、资产规模、营运资金比例和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本文首先提出了假设:净股权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银行贷款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商业信用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内源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为了深入研究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引入了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及独立董事比例三个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指标作为调节变量,并提出以下假设: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高会强化股权融资行为、银行贷款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高会弱化商业信用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上升会增强股权融资行为、银行贷款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上升会弱化商业信用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增高会弱化股权融资行为、银行贷款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增高会强化商业信用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在此之后,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文章所提假设进行了验证。经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中的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及外部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商业信用融资、内源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大时,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均增强,同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高会弱化商业信用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及独立董事比例却未达到假设预期效果,假设未得到证实。基于实证结果,本文主要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保障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规范内外部审计,强化内外部监督;以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这三个角度来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角度新颖。以往对于融资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融资行为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随着会计准则和相关监管制度的完善,公司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盈余操纵面临越来越高的风险,公司倾向于采用风险更低的真实盈余管理,因此,本文选择真实盈余管理作为研究视角。第二,研究内容深入。本文在研究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时,也考虑到了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及独立董事比例对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故本文将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及独立董事比例作为调节变量,研究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从而使该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更加相符。第三,研究主体创新。已有的相关文献对融资行为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一是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出发,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二是针对不同行业进行研究,三是对全部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而单独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这一特定的融资主体,实证研究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以期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融资时是否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并从总体融资环境建设、外部监管与审计及公司内部治理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减少和消除真实盈余管理,以期规范证券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