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进入二十一世纪,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成为全球上升较快的国家,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所以,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各种研究近些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国家对于医学科学合作加大重视,国家《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传统的“各自为战”的研究模式严重制约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要加强医学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注重学科领域整合。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离不开拥有不同知识、技能、实验设备的科学家之间、机构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合作对心血管疾病研究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的:本文着力对中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国际科学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分别从科学家合作、科学机构合作和国家间合作三个角度对合作的发展趋势、合作模式、合作领域、合作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科学合作特点,深入挖掘特点形成原因,并据此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合作提一些建议。方法:本文选取2003-2012年SCI数据库文献作为研究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双聚类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1)从合作发展趋势来看,参与合作的学者数量、机构数量和国家数量均逐年增加。合作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合作产量大幅提高。合作主题涉及多学科交叉,合作发展形势良好。(2)从合作规模来看,科学家的合作规模多集中在4-10人,而机构之间的合作规模多集中在1-3个机构,并且多数合作为机构内部学者之间的合作。(3)从合作模式来看,在参与研究的机构中,科研院所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医院,疾控中心和医药公司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同时我们发现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次数最多高达5214次。(4)从合作网络来看,科学家合作网络密度有所增加,特征途径长度有所减少,聚类系数和中心势均有所下降。科学机构合作网络中,北京大学在近些年超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位于合作网络的最中心。(5)从国际合作来看,与我国合作的国家大多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这些国家不仅在合作产量上名列前茅,在合作网络中位于关键位置,而且在研究热点领域上合作广泛,特别是在高端科研领域与我国也有合作关系。而我国与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地区的国家合作较少,而且与这些国家的合作研究领域也比较有限,高端技术领域的研究很少与其有合作,因此与这些国家的科学合作发展相对滞后。结论:经过分析发现,这三个水平的科学合作总体发展良好,科学合作已经成为该领域科学家首选研究方式;科学主体参与科学合作的热情逐年提升;科学主体之间合作关系密切,联系广泛;科学合作产出逐年增加,合著率较高;科学家合作规模增大且呈“中间大,两头小”格局;科学机构合作规模较小,机构内部合作较普遍;合作研究中高校科研机构“一枝独秀”;国际合作中地区差异明显。并且根据合作特点提出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要继续保持我国在此领域科学合作良好的发展态势;扩大机构合作规模,鼓励开展跨机构合作;尝试发展“产-医-研”合作模式;要重视科学合作中“华裔科学家”现象;开展多区域合作,实现科技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