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做一次梳理,把握老舍的民族意识发展脉络,呈现一个鲜活、多层次的作家思想发展过程,表达老舍对满族及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价值抉择,思考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第一章论述满族意识的产生和表达,及其对老舍的影响。满族意识的产生得益于满文的创制,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成为维持满族意识的重要保障。为了维持满族意识的核心地位,清朝统治者利用政治话语权力进行干预,仿效和限制并存的开科取士,将满文满语、骑射尚武立为根本,保持满族传统的民俗民风。满族意识在满族文学创作中有着鲜明、强烈的体现。满族先民喜爱长篇的口头叙事,说唱相结合的传承方式,在文字创制后,成为满族后世文人创作的灵感源泉。民族上升期的豪情表达,旗人独特的生活风貌的刻画,表达了浓厚的满族意识。作为满人的老舍,满族意识的维护以及在文学中的体现对他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人格塑造上,父母的满人血统以及从小成长在旗人环境中的影响,加之北京浓郁的地域文化熏陶,使得老舍深深地眷恋着满族文化,这种血缘连同感情成为老舍的满族意识诞生和维系的重要条件;在文学创作中,满族文学传统在老舍这儿得到承袭,表现为对旗人命运的注明和爱国思想的守恒。第二章论述老舍的满族意识在文学创作中具体的体现。通过分析老舍作品中具有满族特质的人物形象,表现了老舍满族意识由潜隐到显豁的凸显过程,在对下层满人的关注与同情的同时,表达老舍对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思考——“熟透了”的文化反思和民族文化美德的留念。老舍前期创作中,潜隐的描写满族人物的原因要从八旗制度说起,可以说成也八旗,败也八旗。八旗生计的问题目益严重,腐朽落后的清政府的补救措施也未能根本改变状况,使得满族下层人民生计日益艰难。清王朝覆灭后,社会上的歧视与偏见让大多数旗人们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旗籍,没有生存技巧只好从事低下的职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穷旗人出身的老舍时刻关注着他的满族同胞,他并未疏远自己的民族,而是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老舍不得不遮蔽了自己的满人身份,但他对本民族的深切感情,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对民族文化“熟透了”一面的温情批判和美好一面的留念也是老舍的满族意识的深刻表现。第三章论述国家利益下老舍对民族意识的认同。老舍的民族意识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潜隐到显豁的满族意识,另一条是一以贯之的中华民族意识。老舍忧虑民众国家意识的缺乏和国民精神的丧失,强调“国家至上”,把国家放在首位,个人与家庭让位于国家,践行清扫苟且偷安、保守懦弱的民族劣根性的启蒙信念,期许他们和具备国家意识的时代理想新人物一道携起手来,拯救处于危难之际的祖国,对“国家至上”信仰的坚持,是老舍中华民族意识的具体体现。同时,老舍渴求民族互相理解,消除隔阂,团结和联合在一起,他从“国家至上”的时代前提出发,强调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并通过创作各民族团结题材来传达这一重要观念。老舍对各民族团结的殷切希望,展现其与满族意识的链接和贯彻始终的中华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