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华的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不断上升,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开始重视汉语的学习和推广,这就使得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是在如今的汉字教学中,没有针对不同国家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使得他们的汉字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如今汉字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汉字教学现存的问题,对在京美国中文学术项目CET初级班美国学生的汉字语料进行调查分析,使被试者的年龄,学习背景,受教育程度,汉语水平都保持一致。被试者共18人,均为18岁左右的美国成年大学生。母语均为英语,水平均为初级,使用教材为《我的中国》。笔者共收集汉字496个,这些字共涉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和框架结构四大类合体字和独体字。共有偏误类型四类,即:笔画的偏误,部件的偏误,,结构的偏误,整字的偏误。部件的偏误还可分为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部件的变形与镜像变位三类。其次,笔者根据调查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分析出汉字偏误的成因有以下几点:一、汉字与其母语文字有很大差别本文的调查对象均为美国学生,母语均为英语。从结构上来说,汉字是一种平面形文字,而英语则为线形排列的拼音文字。汉字运用两维空间来表达信息,而英文则是用拼音来辨识意义。从记录文字的特点来说,汉字是音、形、义为一体来记录汉语语素的符号,学习汉字不仅要知音、知义还要知形。二、留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的影响。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字有陌生感和畏难情绪。这就造成了留学生在学习书写汉字时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他们觉得汉字难写,难记。学习策略上,美国学生最常用的记忆汉字的方法就是先记汉字的读音,再记忆汉字或者部件的整体字形,然后机械重复。这种特点也就使得留学生在记忆时是笼统记忆,容易造成笔画的增损或者部件的变形。三、教学误导。学生学习汉字的时间常常只占汉语课堂时间的十分之一,练习的时间更是少之甚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教师常常使用部件教学法,部件教学法给学生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许多小的笔画偏误。在练习方法上,反复听写,死记硬背是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主要途径。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汉字的数量越来越多,那些相近相似的笔画部件也就越来越难以区分。这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偏误。最后,通过总结偏误类型,产生原因以及美国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对如今的汉字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一教学内容方面:1.在教学中,注意强调笔画和字母的区别。2在教学中,注意强调汉字的笔向和笔形。3在教学中,注意教授学生常用部件的变形形式。4在教学中,注意形符的书写教学。二、教学方法方面:笔者建议,在汉字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汉字教学,使学生上课时可以看大屏幕的汉字书写演示。在课下,也可以运用这样的软件进行练习书写,做到课上课下巩固练习,防止课上课下脱节。三、课程设置方面:初级阶段,应开设专门的汉字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