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职业文化发展及其问题与建构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文化正在走向研究者的视野。教师职业文化作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师群体共同享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职业态度、职业情趣构成了教师职业文化,教师职业文化通过对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而作用于现实的课堂教学,并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本论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实证研究。教师职业文化的范围是庞大的,以往也有对教师职业文化的少量研究成果,但由于没有抓住教师职业文化内涵的主要方面,因而内容略显苍白空洞,缺乏说服力。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笔者选取教师职业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来写,它们分别是价值观、生活方式、职业态度、职业情趣。   本文紧紧围绕教师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职业态度和职业情趣四个方面,对教师职业文化的历史发展、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建构进行了深入探索,使对教师职业文化的研究更加系统、深入。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已经有人做过一些研究,但是教师职业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笔者在对教师职业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对教师职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梳理和归纳,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教师职业文化作为教师职业所特有的文化,它必然有很多独特之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其与政治的“若即若离,若离若即”的关系,由此形成了教师独立清高的生活态度,这是教师职业文化的显著特点。本论文还从教师职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有很多途径,但是从教师职业文化的建构层面去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至今还没有人提及。   为了使人们对教师职业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章第一章第一节研究了教师职业文化的产生,并在第二章的二、三节探讨了教师职业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现实问题。教师职业文化的初步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教师职业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由于社会转型,教师职业文化更是良莠不齐、喜忧参半。本文在前两个章节中还研究了教师职业文化的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与传统教师职业文化的特征,使人们对教师职业文化的内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传统教师职业文化的特征与教师职业文化的现代价值有一定认识。本文第三章主要对教师职业文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从终极价值、专业化、教育改革三个方面研究了教师职业文化建构的理想目标,并进一步探讨了教师职业文化建构的策略以及具体环节。教师职业文化的理想目标既要能体现教师的终极价值,又要能体现教育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对现实的教师职业文化建构,既要进行体制改革,从制度的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还要从教师本身着手,提高他们的教育信仰进而重构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跨越性转变。
其他文献
学业求助是自我调控学习的重要策略。随着自我调控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焦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心理学家对学业求助进行了研究。对于学业求助的研究,主要集
随着国内桥梁建设速度的急剧增长,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耐久性都备受关注,而通过对桥梁的健康监测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行。本文笔者在分析桥梁工程健康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兴盛,建筑工程的基坑的排桩支护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去。本文主要从工程简、钻孔灌注桩施工、基坑土方施工、挂网喷护和安全监测五大方面的内容进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加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教学装备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于1994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湖南省预防医学会主办,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
建国后,我国高校经过了六十年艰难卓越的扩张历程,特别是20世纪末的大规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短短数年间由9%达到15%,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前毛入学率达到了23%左
二十世界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不断扩展。心理学家们不仅对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外部情景因素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而且还考察价值观、人格特征等内部因素对
随着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成为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的风向标。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比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顺利衔接是推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中高职衔接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但其本质在于课程的衔接,因为中
家庭教育能够最为直接地影响儿童的成长发育,也是一个儿童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起点.在现代家庭教育中,隔代家庭教育开始占据一定地位,对于儿童心理发育带来了利和弊的双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