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成就自我归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学习成就归因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反应、对将来成功的期望值及学习者的后续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就。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成功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判断,是学生的“我能”与“我不能”信念,它反映了学生对待某一具体任务的信心程度。自我效能感是重要的中介认知因素,对学习者成就行为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自我效能因具体的领域不同而不同。成就动机是个体力求成功的一种需要或欲望,也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三个因素都是成就动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分别对这些因素和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研究结果尚未达成一致。因此,本研究试图对新四、六级形势下我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不同性别、专业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进行全面考察,并研究其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定量研究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4所综合性重点大学进行调查,受试者为文、理、工各学科共362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是根据Likert五级量表修订的大学生英语学习成就动机信念问卷调查表和所收集的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独立样本分析,一维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以期检验学习者动机信念与其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通过数据分析,有以下研究发现:(l)总体上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不管是成功归因还是失败归因,都更倾向于内部归因。其中,努力归因是其成功和失败情境中的最多归因,其次为能力归因和外部归因。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不高,成就动机不强(避免失败大于追求成功),在未来学习中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值不高。(2)在性别方面,男女学习者在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未来期望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科方面,文科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少于理科学生,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在英语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英语水平越高,其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越高。(3)成功情境下的能力/努力归因、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均与学习者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功情境下的能力和努力归因均与其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未来期望值呈显著正相关。成功情境下的运气归因,失败情境中的能力,背景和运气归因均与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成功情境下的运气、背景归因以及失败情境中的能力、努力、背景和运气归因等均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基于以上结果和相关理论,本研究提出一些教学层面上的启示。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出积极的成败归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