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梗阻性黄疸病因复杂,诊断及治疗方法多样。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ERCP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及经验的积累,ERCP技术成为胆胰疾病不可或缺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之一。目的探讨E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72例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患者均行ERCP检查,其中161例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3.6%(161/172)。172例患者中,142例行超声检查,155例行腹部CT检查,31例行MRCP检查,161例行ERCP检查。四种检查的正确率分别为61.2%(87/142)、80.6%(125/155)、90.3%(28/31)、94.5%(152/161)。两两对比研究显示: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RCP、MRCP、CT、超声,其中超声的诊断率最低,与其他3种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ERCP的正确率优于MRCP,但二者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161例插管成功的患者,有适应证的患者同时行内镜下治疗,其中105例行EST,113例行ENBD、25例行ERBD、26例行EMBD,4例行PTCD联合ERCP对接内引流术。并对治疗前与治疗后7天、14天各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61例行ERCP检查的患者中,对可疑恶性胆道狭窄的43例患者均行胆道细胞刷片活检,结果提示:胆道细胞刷片活检对于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p<0.05),但该技术诊断肿瘤灵敏度仅33.33%。172例患者中56例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其中恶性组13例,良性组43例。经非参数秩和检验提示CA19-9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升高具有明显差异(U=2.77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ERCP技术以其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成为梗阻性黄疸微创治疗的首选;内镜下胆道刷片活检技术虽然灵敏度低,但是在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尚需进一步提高检查技术;肿瘤标志物CA19-9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明显升高,在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有一定提示意义,但确诊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