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电式馈能减振器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车辆数量的激增,巨大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待解决议程。为响应绿色、持续发展理念的号召,学者们开展了车辆能量回收方面的研究。虽然国外已有相对成熟的馈能减振器产品并投入军用,但技术封锁使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仍处于系统开发与试验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近年来,车辆行驶过程中,悬架系统中的可回收振动能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相继提出并研究了馈能减振器的各类结构设计,以实现减少耗散和能量回收的目标。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动能与电能的转换之间,尽管已经提出并评估了相应的概念模型,但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是建立的模型大多进行了简化,没有考虑参数的可变性以及系统的各种损失,模型的可靠性问题尚待解决;其次是建立的系统模型大多没有经过可靠的试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有待证实。因此,本文开发并研究了一套液电式馈能减振器(Regenerative Hydraulic electric Shock Absorber,RHSA)系统,探究了系统模型的详细动态行为,归纳了系统液压缸、单向阀、蓄能器、液压马达和发电机等主要元件参数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相应元件的参数设置,从而突破了机-液-电能量转换机理、转换结构设计、系统阻尼设计、馈能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并结合样机试验验证,研制了一套具有稳定工作性能的RHSA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路面-悬架-液电式馈能减振器相耦合的综合数值模型针对现有馈能式减振器模型细节描述不足、考虑工况简单等问题,本文在对路面、悬架、液电式馈能减振器建模时,建立了路面剖面模型和四分之一车辆悬架模型,以引入更为真实的系统工况;将充气式蓄能器引入到系统中并进行了相应的建模和测试,以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综合考虑了蓄能器的稳流特性和系统的各种损失及非线性特征,以获取更为全面详细的系统动态模型及准确的行为预测。2)开展了各激励工况下系统阻尼特性与馈能性能数值仿真研究针对RHSA系统元件参数复杂、优化指标较多的状况,本文对数值模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首先在正弦激励条件下对系统的阻尼特性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以满足车辆行驶对系统阻尼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学原理,将正交试验方法创新性地应用于多因素多水平馈能性能仿真,以优化提高系统的电力回收性能。从而开发出一套既能满足车辆阻尼要求,又兼顾电力回收功率与效率的RHSA系统。最后,在路面激励条件下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了定性分析,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进一步参考依据。3)制作了液电式馈能减振器试验样机并进行了台架试验的验证针对当前馈能式减振器缺乏可靠的试验验证问题,本文根据先前系统的优化方案,设计和制造了用于研究RHSA系统的试验样机。另外根据试验标准搭建组装了试验台架和测量系统,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不同激励条件下系统的阻尼特性和电力回收特性。对样机动态行为的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RHSA系统数值模型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吻合程度。因此,本文建立的系统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系统的行为结果,能够指导未来液电式馈能减振器特性的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军事及民用推广前景。此外,整个系统的仿真和参数计算与优化均在MATLAB平台上实现,该平台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分析软件,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可以考虑更多影响因素进行精确和详细的分析,因此可以成为进一步开发这方面研究的有效数学工具,如结构的优化,控制策略分析和系统集成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发展,众多军工设备如高功率激光武器、微波功率器件、相控阵雷达,机载设施,计算机芯片等不断朝着高频化,高集成度的趋势发展,热流密度急剧增加,表面温度持续上升,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且,在未来还将向着大面积强化换热的需求发展,需要发展新型冷却技术和冷却装置对其进行散热。将喷雾冷却突出的散热能力和合成双射流对流场,温度场的干扰控制能力相结合,有望突破受限空间内高温高热流
数据链是一个复杂的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其特点是能够实时地为网络节点传输战术信息。动态时隙分配与优化是影响消息传输实时性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有限时隙资源与激增通信业务量之间矛盾问题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按照时隙需求预测、动态时隙分配与优化的步骤展开研究。首先,在分析了影响数据链时隙需求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链动态时隙需求预测模型,采用基于回归模型的Ada Boost算法,得出时隙需求预
无人机因为性能优越、成本较低、避免伤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模仿蜂群、鸟群等动物行为,由多架微小型无人机组成无人机集群可以克服单架无人机执行任务的缺陷,成为军用装备的重点研发方向。移动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用于无人机之间通信的组网方式,路由协议与MAC协议是自组织网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无人机应用场景构建、路由协议仿真、MAC协议设计等内容,为无人机集群通信装备研发提供借鉴。路由协议研究已
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不依赖轮轨接触、几乎没有直接摩擦磨损,为人类追求速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国防科技大学磁浮团队依据现有的低速磁浮列车和高速磁浮列车的特点,提出了电机中置式中速磁悬浮列车,研制了实验样车,在国防科大204m试验线上开展了运行测试。本文针对实验车在测试中发现的振动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考虑弹性轨道的车轨耦合振动理论模型。首先对中速磁悬浮列车进行理论分析,采用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以信息控制和系统集成为主导的战争形式。光电侦察载荷作为武器装备中重要的探测装置,可以对作战环境进行实时的侦察、对目标实时的跟踪。尤其在小型无人机出现及广泛应用后,光电侦察载荷也趋向轻量化、小型化以及低成本的设计,因此这类光电侦察载荷中所应用的传感器也是小型化、低成本的。但低成本的传感器性能较差,并且光电侦察载荷的工作环境又较为恶劣,因此,为保证光电侦
随着全球的持续变暖,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不断加快,北极航道逐渐全面开通。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占领经略北极的制高点,对解决我国的“马六甲”困局,顺利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冰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北极航行安全保障是我国顺利实施北极战略的基础性工作,通航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救援是北极航行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同时,北极能见度数据短缺及预报精度不足、北极自然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鲁棒性不足和
多目标打击能力是导弹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多模战斗部可根据目标信息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打击模式,是实现多目标打击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爆轰波叠加效应的杆条/破片双模战斗部,可以产生杆条和破片两种毁伤元,同时具备打击飞机和导弹两类目标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杆条/破片双模战斗部的总体结构和毁伤元形成机制,然后针对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叠加效应、杆条断裂机制与影响因素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模块对双模战斗
欺骗路径是战场欺骗策略与传统路径规划的结合,是战场态势估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战场强对抗的环境下,进攻方往往并不会完整直接地将自身的真实作战意图暴露在防守方面前,而会采取一些意图遮蔽方法对防守方的意图识别过程进行干扰;另一方面,面对进攻方采取的欺骗策略,防守方需要考虑如何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准确把握进攻方的真实进攻意图,从而提前做好防御准备。虽然关于欺骗路径的研究不断发展,但是当前的欺骗路径规划与识别
联合战术通信系统(1.0期)是我军新一代机动通信系统,目前正在进行改进完善(1.5期)研制。其改进的一大目标要求,就是要克服现基于“全量式”网络参数文件生成与分发的不足,有效提高网络开通速度和动态重组能力。为此,论文对联合战术通信系统“增量式”网络参数文件生成与分发问题展开了研究。论文在分析联合战术通信系统总体架构、XML与JSON数据交换语言、联合战术通信系统网络参数文件生成与分发现状和改进总体
桥梁作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关键节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箱梁是桥梁主梁常见的、主要的形式之一,在其生命周期内易遭受恐怖袭击和运输事故等带来的爆炸荷载的影响。本文针对箱梁内部爆炸袭击,进行了钢筋砼(Reinforced Concrete,RC)箱梁内爆试验,得到了RC箱梁在内爆荷载下的破坏模式,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随后用经验证的数值计算模型对全尺预应力钢筋砼(Pres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