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艺术是视觉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方法之一,对绘画艺术特征的分析和全面的把握,不仅要从其画面的内容和形式入手,还要对其更为深刻的文化、政治、宗教等上层建筑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学习和理解藏族传统绘画和汉地传统绘画同样大有裨益。就15-20世纪的这两种传统绘画艺术特征的比较,其年代跨度大,风格繁多,体系庞杂,本论文主要侧重于一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逐一剖析:1﹒对两者主要的造型特征——线的异同点分析;2﹒对两者在画面中所营造的不尽相同的时空观念进行分析;3﹒对两者艺术家不同的绘画思想观念进行对比分析;4﹒对藏汉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学理念进行整合——两者都从属于东方“线性”造型的审美范畴,从而具有了一定的绘画艺术的共性特征。本论文主要写作来源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西藏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西藏处于我国西南边陲,不仅具有奇特的自然景观也拥有着独特的人文气息,尤其是绘画,与宗教紧密结合,与人民的生活、思想、信仰息息相关。造型独特,内容丰富,色彩鲜明,与蓝天白云,雪山湖泊,寺院建筑以及虔诚信民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雄浑庄重、自然朴实、真诚奔放。第二个重要的来源是对藏汉绘画之间比较的深思熟虑,国内外对此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较少。本论文主要的内容是通过对15-20世纪藏汉绘画艺术特征的分析比较,从而寻找到藏传绘画的审美变迁及审美个性成熟的内在原因。第三个原因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仰慕之情,本论文主要包括明清和近现代藏汉绘画史。藏传绘画在这一时期逐渐成熟,形成了本民族多样的艺术风格,审美气质向祖国内地倾斜。与此同时,内地传统绘画和佛教绘画追寻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其绘画方式、绘画目的与藏传绘画也有所不同,对二者之间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意义。本论文主要由绪论和四个章节共五个部分组成。在绪论中分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就本论文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阐释,比如汉地传统绘画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历史发展过程;汉地传统绘画的概念界定;藏传绘画的发展历程;对绘画艺术特征的理解;唯美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对15-20世纪这个时间段的理解等等。第二小节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说明自己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第一章分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藏传绘画“线性造型”这一主要特征进行描述,主要把握住了不同时期的用线风格来阐释藏传绘画的审美倾向——逐渐向汉地绘画风格倾斜的趋势。第二小节着重讲汉地传统绘画的发展情况,其中又分三个小部分,一是从文人画以及佛教绘画方面来说明其绘画的目的与意义,是为了一种文人意气的抒发和境界的探索;二是从徐渭的大写意“线的变异”入手,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个性自由精神的喧嚣;三是描述明清时期人物肖像画的特点,“如灯取影”等传统绘画技法的形成对藏汉绘画的影响。第二章是本论文的重中之重,借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句感悟:“人,诗意的栖息”,并将此句作为论文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本论文把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的“精神无助”的哲学意识和海德格尔关注生命的存在方式——感悟并领会地生存作为论点。在这一章节里主要论述造型与时空的关系问题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所在的思考。这一章节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人物造像、时空处理和色彩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第三章主要是从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角度来比较藏汉绘画的不同,把重点放在了20世纪近现代艺术家面对西方的写实主义从而对绘画的新认知和对传统绘画的再认识上。第四章是从东方美学范畴中去体会“线性造型”的魅力,还有,从人文主义个性自由解放的角度去领悟绘画艺术的永恒价值意义。藏族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受到内地传统思想的影响,这种对“唯美”境界的追求是古老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体现。这是藏汉绘画艺术的共同点,也是区别于周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个性所在,同时,两者都注重线性造型,注重画面的意象表达,人物与时空关系的描绘趋向于一种抽象的意念,这与西方科学的对客观世界真实的摹仿迥然不同。藏汉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点是:1﹒在用线上,藏传绘画里的线条种类比汉地传统绘画里要少,而且二者在线条的表达力度上也不尽相同,藏传绘画用线在尽其物象上几近完美,而在汉地传统绘画里“线”已成为画家宣扬个性的标志,甚至打破了线条对物象的束缚;2﹒在意念的表达上,藏传绘画时刻在宣扬着“无我”境界,绘画为宗教服务;而汉传绘画则实现着艺术家自由精神的抒发;3﹒在时空问题的处理与理解上,藏传佛教文化中所观想的终极所在——净土或者是极乐世界,以及在时间上所体现的生死轮回,都是一个“有限”的终极,一个“有”的所在。而在汉传文化中,佛教已于儒、道思想相融合,在绘画艺术中更多体现“儒、道”的精神,尤其是道家的无为所体悟的那个宇宙世界以及对生命的认知则体现了一个“无”、“无往不复”和“无始无终”的时空意识,空间和时间一起“舞蹈”。4﹒在艺术观念上,藏传绘画其主体为“佛”,而汉族传统绘画其主体是“人”。本论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以“唯美”的观念作为理论基础,在藏汉传统绘画艺术的对比中去探析人类绘画艺术的功能与意义,不仅仅将宗教绘画的作用停留在“观想”的宗教实用功能上去理解,更是超越唯心思想——宗教的桎梏,走向一条探索“人的本质力量”的道路,这就是本论文的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