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从文化学派翻译观看林纾和庞德的翻译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ga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对翻译的定义有无穷之多。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涉及的因素很多。传统上的翻译活动一直被理所当然地视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因而翻译研究一直以文本关照和语言分析为主要任务,其对忠实性原则的遵循使译者总是处于“忠实”与“叛逆”两难的境地。意大利古谚“翻译者,反叛也”道出了文学翻译的两难境地:创造性与叛逆并存。 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外学者对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并指出了目前对此研究的广泛性与其深刻意义所在。“创造性叛逆”让我们从更广的层面思考翻译的本质和特征。在创造性叛逆中突出地体现出了源语文化和接受文化之间的差异、碰撞、互动、交流等。林纾和庞德是创造性叛逆现象的突出代表。他们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有语言方面的原因,更是文化差异的显现。 随着“文化转向”成为二十世纪末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进展,翻译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美学或语言学的模式,上升为一种文化的反思。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跳出关注译作与原作的“对等”的圈子,采用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对译作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译文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不同文化交流时的差异、碰撞和扭曲等。 本文以文化学派翻译观(主要是多元系统理论,重写理论和操纵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将林纾和庞德的译介活动置于各自社会文化之大系统中分析,试图从多个角度去阐释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其研究价值,为重新认识与研究林纾和庞德的翻译活动提供新的视角,并期待对文学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将政治演讲视为一类特殊的语篇,采用不同的语言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政治语篇分析都只是集中分析语言符
《画刊》:您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与艺术结缘的?王刚:其实是个人爱好。我本人学管理,MBA毕业,在国企做过好多年的管理工作。最初,对艺术的爱好是作为一个休闲或者生活的趣味。1
信任危机某国政府显然正面临信任危机,因为在过去的6个月里,其官方站点仅被访问过7次,其中6次是网络管理员。 Confidence Crisis A government is apparently facing a cri
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一般都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在意义多元化的语境中,译者的主体性逐渐凸现,许多学者也已指出:“译者在促使不同
本文以妇女主义为视角,通过对格兰奇·科普兰和其子布朗菲尔德等黑人男性形象和命运进行分析,围绕黑人男性为其“男性气概”的抗争过程以及同其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进行讨论。除种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当代重要的诗人。她的诗歌以浓烈的死亡意识而著称。不仅她的诗歌之中弥散着令人窒息的死亡情绪,诗人本人就是死亡的亲自参与者和实践者。她被称为“死
金秋,位于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国艺美术馆,迎来了以《50年·重聚》为总标题的三个个人画展,分别是陈雅丹的《生命颂》,杨知行的《神游心田》和孙贤陵的《梦痕点点》。这是一场别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词汇多义现象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语义现象。以往人们大都从传统语言学的视角,研究和探讨词汇的多义性问题,更多地关注于多义性产生的外部
根据Schiffrin的说法,话语标记语被定义为依附在句子中的、非独立的、用来分割话语单元的话语成分。这些话语成分是语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现话语的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不应被看作是执行由决策“精英”,课程专家定义的一系列活动。教学不应该是被动地吸收别人对世界的认识,而是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对世界存在方式的有意义的认识。中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