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纳米电极力学性能的探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系统地分析锂离子电池电极中运行时受力的过程,本文首先大量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当锂离子刚接触到电极表面时,电极表面的应力最大,由于锂原子的剧烈撞击,可能会在表面产生原子微坑或空位,随着锂离子持续的扩散进电极中,空位也被扩散引起的应力驱动向电极内部运动。其次,结合考虑电极结构的特殊性及位错产生及运动的机制,本文得出纳米结构的电极在运行时产生的位错会减轻由于锂离子扩散产生的巨大应力这一重要结论,并根据格里菲斯准则,原子填隙模型,热应力扩散模型,Prussin位错模型推导出了扩散应力及位错应力的计算模型。再次,本文还从微观断裂力学的角度构建了纳米电极在恒电压和恒电流操作条件下的应力变化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定量的描述恒电压和恒电流操作条件下纳米结构电极的临界应力并进一步讨论了电极尺寸的大小对其应力变化的影响。最后,本文基于纳米线由于弯曲引起的应力效应,从微观力学角度阐释纳米线弯曲应力对锂离子运动影响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锂离子在电极中的嵌入和脱嵌被认为是连续的填隙原子填充到电极中的空隙中。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和其引起的扩散应力。其计算是参考热应力在固体的扩散模型进行的。电极的表面积越小和面率越大将会导致嵌入引起的应力变小。小电极的表面张量和表面模量可以极大地减轻纳米尺寸的电极中扩散引起的应力。⑵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相关理论,本文建立了球形电极嵌入和脱嵌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无位错锂离子扩散应力计算,其二是位错引起的应力计算。根据该模型可以确定给操作条件下电极的尺寸大小和充电时间对电极受力情况的影响。此外,在该模型的理论框架范围内,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位错引起的应力对电极中应力的影响。⑶建立嵌入的锂离子与位错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模型,用此模型来说明位错对电极力学性能的影响原因和影响程度。本文计算了恒电压和恒电流条件下硅材料电极在运行时电极内部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位错对电极运行时产生的扩散引起具有减轻作用,特别地,当电极尺寸为纳米尺度时,这作用尤为明显。⑷进一步建立了失配位错与电极扩散应力的球形电极计算模型,用此模型说明电极材料中的运行时产生的高密度位错区即美杜莎区,其中的高密度位错对电极扩散应力的影响。⑸综合考虑表面张力、扩散引起的应力和弯曲应力对纳米线电极的影响。在锂离子充电电过程中,电极巨大的容量变化会导致扩散应力的产生和裂纹成核。通过研究锂化过程中的扩散应力、弯曲应力和充电率,我们可以发现纳米线尺寸的减小,可以减轻或避免电极容量改变的现象。我们建立了包含预先存在裂纹的一系列涉及应力、弯曲变形、充电率、应变能、电极尺寸的计算模型,去解释锂化过程中的断裂行为,并且推导出应变能和材料断裂能关系,通过此关系式能够推到计算出临界电极尺寸,便于实现优化电极尺寸和延长电极寿命。
其他文献
该文内容汇集的是作者博士论文工作的前期部分,全文详细介绍了当前生物传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即①生物传热模型的建构问题;②生物活体热物性的测试技术研究;③生物体内温度场
学位
学位
本课题利用聚乙二醇单甲醚和壳聚糖的优势,合成新型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用以制备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壳聚糖的自聚集纳米粒,初步推导其自聚集机制,考察其对小分子模型药物的包埋和释放行为,并评价这种自聚集纳米粒用作药物载体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以壳聚糖和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利用甲醛连接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壳聚糖衍生物;并利用各种分析手段(电位滴定、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波谱法(NM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由于其零污染、结构紧凑、效率高等特点,作为新一代环保动
学位
大数据魅力赋予移动营销更多想象力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显著转变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几乎没有领域能够躲避大数据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数据的魅力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