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以颈椎退行性变或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受压或者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高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是颈椎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型。目前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规影像学诊断主要为颈椎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被压迫颈椎病变部位与周围邻近的组织关系及信号改变。但是常规MRI检查在CSM早起诊断中敏感度比较低,并且低估损伤程度,无法从微观角度去评估脊髓功能状态的改变。目前,临床缺少一种基于脊髓本身改变的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目前是国内外公认的诊断CSM的最佳手段,T2WI脊髓高信号更是MRI诊断脊髓变性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早期CSM的患者,T2WI常无异常表现,无法对早期CSM脊髓的损伤及病变做出相应的判断。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通过水分子在脊髓中各个方向的弥散运动,利用其扩散敏感梯度对水分子在脊髓中扩散进行量化,能够将脊髓的微观的变化、病理生理改变充分体现。能否将其作为一种基于脊髓功能改变、客观的评价指标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进而为患者治疗预后提供新的安全无创的评价手段是目前脊柱外科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目的:定性、定量地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特征,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神经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评价DTI在诊断CSM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收集出现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患者30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采用ODI评分量表和JOA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对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对脊髓病变区及正常区的FA值和ADC值进行分析,比较分析FA值和ADC值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相关检查,14例脊髓病变T2WI高信号阳性的患者出现了病变区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区,平均升值为127.10×10-6mm2/s(p<0.01),相应的其病变区域的FA值较相对正FA值明显低于正常区,平均降低值为109.72×10-6mm2/s(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3例脊髓病变T2WI阴性的患者出现了病变区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区,平均升高了111.42×10-6mm2/s(p<0.01),FA值明显低于正常区,平均降低了108.82×10-6mm2/s(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例脊髓病变T2WI阴性患者的ADC值与FA值无明显变化;将患者的JOA评分和ODI评分与ADC值和FA值做比较后发现颈髓病变程度越高、DTI扫描越敏感,相应的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越明显,术后较术前的预后也较差。结论:DTI成像技术能够更敏感地显示脊髓微观病理改变及神经功能的变化,其结果与临床评估量表具有一致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判断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