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歉用语是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语言。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习惯等不同,语言的运用规则也各有差异。因此,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尤其是外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在使用道歉语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不理解对方文化而产生各种误解,甚至交际障碍。这在跨文化交流日趋增多的现今社会中,势必会影响人们之间的良好交往。为了减少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在交流时产生误解,本文从与日语母语者进行对比的角度,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道歉语言表达进行了考察研究。为了进行客观的调查研究,本文采取记述式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设定的调查问卷分为16个道歉场景和9个道歉以外的场景(包括感谢、拒绝、请求和唤起注意)。在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时,参照佐久间胜彦(1983)和熊谷智子(1993)的分类方法,对收集到的道歉语言表达分为固定表达和非固定表达两大类。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明确了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在道歉语言表达使用上的差异,并对二者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语用迁移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道歉场景中,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都是“固定表达与非固定表达的搭配使用”情况最多,然后依次是“固定表达的单独使用”、“非固定表达的单独使用”。但是从具体的百分比值来看,对“固定表达的单独使用”,中国日语学习者比日语母语者少,而对“固定表达与非固定表达的搭配使用”及“非固定表达的单独使用”,中国日语学习者要多。此外,当对方是家人等关系亲近的人时,以及歉意程度较高时,中国日语学习者更倾向于“非固定表达的单独使用”和“固定表达与非固定表达的搭配使用”。(2)在道歉场景所使用的固定表达中,中国日语学习者使用最多的是“すみません”类,“ごめん”类次之。而日语母语者使用最多的是“ごめん”类,其次是“すみません”类。并且,日语母语者往往根据与对方的亲疏上下关系来区别使用各种固定道歉表达,而中国日语学习者很少考虑与对方的亲疏上下关系。(3)在道歉场景所使用的非固定表达中,中国日语学习者使用最多的是“说明·解释”策略,其次是“承认责任”策略,而日语母语者使用最多的是“承认责任”策略,其次是“说明·解释”策略。此外,与日语母语者相比,中国日语学习者同时使用多种非固定表达进行道歉的情况更多。(4)在固定表达与非固定表达的搭配使用中,无论从两者出现的顺序,还是从构成搭配的非固定表达的种类来分析,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之间都呈现出很大差异。(5)在道歉以外的场景中,从整体上看,中国日语学习者使用的道歉语言表达比日语母语者少。(6)无论在道歉场景,还是在道歉以外场景,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道歉表达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母语语用迁移的影响。最后,本文还对现今中国日语教育中使用较多的四种教科书,即《新编日语》(第1、2册)、《综合日语》(第1、2册)、《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大家的日语》(第1、2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教科书对日语道歉语的导入、解说及运用,发现其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也是造成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在日语道歉语言表达使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据此,本文提出了在日语道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文化的介绍和道歉语具体应用场景的设定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