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诗歌、戏剧、词、散文各方面都有所成就,尤以“梅村体”跻身于古名家之间而毫无愧色。亲历明清鼎革而身仕两朝的人生经历让他愧悔自责,但是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内涵与深度。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来探讨吴伟业其人及其文学:第一章,吴伟业生平论。本章是对吴伟业一生行迹的勾勒,以高中榜眼、明廷为官、八年隐居、出仕清廷为最重要的节点,将吴伟业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读书、科举及归娶时期;从崇祯朝到弘光朝时期;“草间偷活”至北上仕清,时期;三年仕清及晚年岁月。本章旨在对吴伟业的生平行迹进行简要地纵向梳理。第二章,吴伟业交游考。吴伟业一生可考的交游对象有三百余人,根据交游对象的身份及与吴伟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群体:第一个部分是以张溥、李明睿、黄道周为代表的师长,以王泰际、钱位坤、吴其驯为代表的同年及沈受宏、严正矩、涂仲吉为代表的弟子;第二个部分是以陈之遴、郑钦谕为代表的姻亲,以吴青房为代表的宗亲及马允昌、浦为琛为代表的同乡;第三个部分是以陈子龙、吴继善、张南垣为代表的友人;第四个部分是戴明说、白登明等一般交往官员;第五部分由苍雪、继起等僧侣,白或如、王紫稼等艺人,以及歌妓楚云、倩扶等组成。这部分旨在通过对吴伟业的交游对象的梳理与考察,从横向来考察吴伟业的一生。第三章,吴伟业诗歌论。本章主要是对吴伟业诗歌创作实绩的总体观照。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是吴伟业诗歌发展概况,对吴伟业现存一千余首诗歌进行分体编年整理,制作诗歌分体编年简表,并对他的诗歌创作密度进行了分析。第二节是吴伟业诗歌题材分布,量化分析吴伟业各题材诗歌所占之比重,并对其中重要题材予以简要论述。第三节探讨吴伟业诗歌的诗史思维,分别从题材选择、写作态度与写作手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四节重点考察吴伟业的诗学观点,吴伟业无意于写作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诗学思想不成体系,这里重点讨论的是他对于明代中后期文学的褒扬与针砭。第四章,“梅村体”论。“梅村体”是吴伟业对中国古代诗歌史最重要的贡献,风格鲜明且自成一家,特于此专章论述。本章分为四节展开,第一节考察“梅村体”的发展阶段,将吴伟业的“梅村体”发展界定为三个阶段,结合“梅村体”在各阶段的代表作品寻绎其演进过程中的因承变创,探讨“梅村体”在不同阶段的特质;第二节是“梅村体”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内容与节奏的紧密契合、史传化的叙事手法和多样化的叙事技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节重点考察吴伟业的用典,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梅村体”用典密度与典源分布、“梅村体”用典技巧和对赵翼论“梅村体”用典失当诸例的辨析。第四节是“梅村体”的转韵技巧,吴伟业在七古转韵上作出了多样化的尝试。他的七古很早就开始使用四句转韵且平仄交替的程式,同时也采用多种样式的转韵形式作为补充。总体而言,由前期大量使用固定程式向后期的自由转韵发展,这是“梅村体”的转韵趋势之一。第五章,吴伟业的词、戏剧和文论略。本章共分三节,分别对吴伟业的词、戏剧与散文予以论述。吴伟业词与戏剧成就颇高,惜为诗名所掩。第一节是梅村词论,重点对吴伟业的词风转化以及题材分类予以论述。吴伟业现存词作仅百首有余,题材多样,其中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咏物、闺情与咏怀之作。第二节分析吴伟业的传奇《秣陵春》和杂剧《通天台》《临春阁》,他的戏剧主题与那个时代盛行的戏剧创作题材主旨接近,故国之思是最主要的内容。第三节重点关注吴伟业的文章创作。吴伟业文体多样且题材丰富,有其独到的美学追求,行文之间有杂糅古文与骈文的痕迹,尽管后世对此褒贬不一,却也是他刻意为之的结果。其中论辨类文章明晰条畅,能发前人所未发,深足可观。附录部分有三,分别是吴伟业的年谱简表、吴伟业出仕清廷往返路线图以及其七古韵脚汇总及转韵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