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认知转变的探究教学模型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理科课程改革运动倡导“科学探究”后,探究教学起起伏伏,经建构主义思潮冲击,至1990年代再度兴起,渐成为世界多国科学教育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教学方式。2000年以来,我国新课改明确倡导以探究教学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使科学探究教学日益成为中小学理科教学之主流方式。但是,当前中学物理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即如何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实施符合物理学科本质和学生认知特征的科学探究教学。  为此,本论文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形成的主要结论是:  (1)无论是物理学家的科学探究,还是学生的物理探究,都具有基本相同的认知建构特征,即他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都不是通过对客体对象的观察与实验逻辑地得出的,也就是说,其探究进程不会是线性的实验归纳过程,而是必须基于观察信息并要超越观察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必须加入非逻辑的因素,因而总是交织着反反复复的思辨与实证、正确与谬误。导致诸种建构特征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讲,主要是物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及人类观察物理世界的信息转换本质;从主观方面讲,主要是人类对解释物理世界的逻辑一致性的强烈诉求。由此,科学认知的形成是一个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经历反复的构想、交流协商与实证的非线性过程。  (2)基于上述论点,认为课堂情境下学生物理探究的认知过程可以描述为由日常观察、准实验观察和科学实验观察三个阶段构成的心智模型渐次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其日常思维经过准科学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化的过程,即所谓“课堂情境下学生物理探究的认知转变模型”。  (3)参照“课堂情境下学生物理探宄的认知转变模型”,将课堂情境下的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构想为以师生群体为中心的、由问题定位、诱导探究、焦点突破、知识表征与研讨、应用整合5个环节要素构成的“促进认知转变的探究教学模型”。这一教学模型特别加入“诱导探究”环节,试图将线性的实验归纳式探究或理论推理式探究改变为非线性的认知转变式探究。另外,“问题定位”的讨论试图对通常探究中的“提出问题”要素给出更具体的操作说明。  (4)将“促进认知转变的探究教学模型”运用于高一物理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不会导致其学业成绩的下降;从单节教学的效果考察来看,“诱导探究”的加入对学生理解知识应该具有积极效应。  (5)实验教师在运用“促进认知转变的探究教学模型”实施教学时,在“问题定位”和“诱导探究”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教师的线性实验归纳倾向较强且不易改变,过度引导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其他文献
词汇识别中语音、字形、语义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但是从听觉角度考察这个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基于拼音文字的研究发现听觉词汇识别中字形存在自动化激活,在词汇识别中能够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对于促进不同水平学生在认知、兴趣等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如果能了解实际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那么对提高
中学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主要物质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地理课程的重要依托。研究教科书意义重大。然而通观各类相关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对教科书结构的研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evaporation of sessile drop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wetting on theevaporation process.Recently interest has a
基本案情刘某,中共党员,曾任某县县委书记、某地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2001年退休。刘某担任该县县委书记长达8年,该县的现任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是刘某的老部
环境科普场所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内外现有的环境科普场所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目前对这些环境科
高职生是一个被忽视的研究群体,但也是现实中存在的需要关注的群体。本研究从北京市某高职学院选取高职生633名,使用自编的《班级气氛问卷》和自编的《学校社会行为问卷》进
由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建材业管理办公室、上海市建筑材料发展应用管理办公室、上海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站等单位会同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共同实施的“2003
上汽车享家重拳布局后市场rn2015年9月,上汽集团隆重推出覆盖用户养车、用车、卖车及车务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连锁实体服务品牌——车享家,宣布全面进军汽车后市场的角逐.r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