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E-cad)、Snail1、Twist的表达水平,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EG浊毒内蕴证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化浊解毒方(白花蛇舌草、黄芩、藿香、佩兰、黄连、半枝莲、苦参、板蓝根、绞股蓝、半边莲、茵陈),对照组口服阿拉坦五味丸,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镜及病理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粘膜EMT相关蛋白E-cad、Snail1、Twist表达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胃镜及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11%,其中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其中痊愈9例,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1.18%,其中痊愈17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其中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1例。且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88.23%,其中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0%,其中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粘膜中EMT相关蛋白表达3.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3.1.1治疗前,两组患者胃粘膜E-cad、Snail1、Twist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粘膜E-cad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粘膜E-cad蛋白表达量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粘膜E-cad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粘膜Snail1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粘膜Snail1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粘膜Twist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粘膜Twist蛋白表达量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粘膜Twist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3.2.1治疗前两组患者胃粘膜E-cad、Snail1、Twist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2.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粘膜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粘膜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粘膜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粘膜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粘膜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粘膜Twist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粘膜Twist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wist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情况。2.化浊解毒方治疗CEG浊毒内蕴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蛋白,下调Snail1、Twist蛋白,阻止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