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采用我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和《福建省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案》为技术依据,在大量野外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因素法对琅岐岛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分等。 本文采用的技术流程如下:第一,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第二,划分耕地评价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依据综合考虑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土地类型、水文及农田基本建设等状况。第三,确定评价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在一个指标区内确定一套分等因素。第四,划分评价分等单元,在丘陵区运用叠置法,平原地区和滨海围垦区运用地块法划分单元,并逐一编号。第五,计算分等单元指定作物因素质量分及耕地自然质量分,针对各评价分等指标区的分等因素指标,逐一编制“指定作物——评价分等因素指标——质量分关系表”。第六,根据光温逐项衰减计算指定作物的光温及气侯生产潜力。第七,计算分等评价单元自然质量分和自然质量等指数。第八,计算分等评价单元耕地利用系数和利用等指数。对耕地自然质量进行利用水平的修正。第九,计算分等评价单元耕地经济系数,对耕地利用等进行经济水平的修正。第九,计算耕地分等指数,运用曲线图法划分耕地质量等别。 本文运用耕地质量评价成果,系统分析了耕地等别分布特征,耕地等别差异及影响生产潜力发挥的原因、土地利用与耕地等别的关系,以及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耕地质量评价表明,其一,琅岐岛不同地区耕地潜在生产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二,琅岐岛耕地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之间也有较大差距。为了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好琅岐岛耕地,提高耕地现实生产力,本文认为应从战略高度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努力,使琅岐岛的耕地开发利用做得更好: (1)耕地的优化利用。耕地的优化利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质量等别的耕地确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 (2)耕地内涵挖掘与外延扩展。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应着眼于耕地的质量和生产力,即强调耕地的质量可持续,生产潜力内涵挖掘重点在于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其次才是外延扩展,即增加耕地的数量。 (3)实行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提高耕地经济系数。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耕地经济效益,应当转耕地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把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向规模经营之路。 (4)耕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实践——现代化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琅岐岛蔬菜副食品基地基地开发建设应着眼于集约利用与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5)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根据琅岐岛的农业地域特色和旅游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