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体系的历程及其贡献——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为场域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及其改革后成立的人权理事会,既是国际人权体系的中枢机构,也是各国参与全球人权事务决策与管理的最重要平台。新中国于1979年首次派代表参加人权委员会会议,开启了日渐深入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历史进程。本文以多元主义的视角,通过挖掘和梳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以史学和实证的方法,深入、系统考察新中国以人权委员会为场域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具体活动,以期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在1979至2005年之间参与国际人权体系的历史过程;在史实构建的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阐述新中国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层次展开分析和论证。第一,人权概念的演进和多维解读,以及全球人权传统的多元特征。近代人权概念产生于西方启蒙时代,与西方文明有着特殊的联系。发展至今日,人权的内涵呈现多重面向,其中人权的道德属性和政治意义是影响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权承担起新的时代使命:为人类重新定义了何为“善”的生活,并指示了一种新的社会结合形式,以满足全体人类成员的共同需求。基于人权的道德属性,在多元主义的视角下,人权并不是西方的专利,非西方的地域和国家也有植根于其自身社会和文化土壤的人权思想与制度,从而形成多元的全球人权传统。各人权传统都处于持续演进的动态进程中,因具有共通性而可以彼此相容,并在接触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和渗透。不同的人权传统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且都内含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元素以及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生命力。中国的传统哲学与社会制度中也蕴含独特的人权文化基因,因此,虽然人权概念自西方传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土壤却孕育出了在一些要素上不同于西方的人权思想和制度。第二,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为中心的国际人权体系。《联合国宪章》确立了人权保护的国际化,并授权成立人权委员会,以实现在全球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宗旨。以人权委员会为中心,联合国逐渐建立起由国际人权文书、机构和人权保护程序与方法构成的国际人权体系。这一过程为地方性人权传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元素上升为普遍适用的国际人权规范提供了重要契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凭借其人权话语优势以及在二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中的关键角色,在国际人权体系的创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主导性角色,将原本适用于西方文化和社会的人权理论与制度嵌入国际人权体系,塑造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人权秩序。人权所包含的浓厚的政治意义,西方在国际人权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强势的人权话语,以及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实行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输出政策,诸种因素决定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外人权政策与行动中包含着文化输出的成分以及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追求,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以人权的名义对他国进行政治施压或干涉他国内政。第三,新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体系的具体活动和历史进程。以人权委员会为场域,新中国对国际人权体系的参与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逐渐融入国际人权体系(1979-1989),到在回应外部批评中发展中国人权话语(1990-1996),又到在多途径深度参与中提升国际影响力(1997-2005)。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权理论和实践道路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特质。然而,其间中国几乎始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西方的人权批评和指责,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实行人权输出,以及以人权为旗帜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表现。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西方人权批评和指责的目标。其结果是,西方人权理念中的合理成分与其他文化传统中的不合理成分都被过分放大,在催生西方“人权优越主义”的同时,也导致非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处于一种受压抑的状态,由此压制了非西方人权传统的成长与发展。第四,新中国对国际人权事业进步的贡献。通过各种参与活动,新中国为国际人权规范体系的发展和全球人权保护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还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发展与改进,积极参与关于人权委员会改革和人权理事会成立的谈判。在西方主导国际人权体系的背景下,中国以独特的人权思想、理论和实践模式,为全球人权事务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提升了国际人权体系的文化品格和普遍意义。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强调并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话语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国际人权体系权力格局的调整和再平衡。基于以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全球化的世界空间里,人权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即如何将多元的社会和文化统摄在人类共同的“善”的生活的框架之下。既有的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人权体系已无法满足“人权”所承载的时代使命的要求,因此必须改变现有国际人权体系的权力格局。第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富含包容与“和合”精神的中国人权哲学,重新界定了不同人权传统在国际人权体系权力格局中的关系——它们的思想、制度与实践模式中都包含能够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智慧和元素,它们也都对人权时代使命的实现负有同等责任。因此,各人权传统应以共同的目标为依归,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相容与合作的关系。第三,中国人权道路模式的成功,将鼓励发展中国家探索和发展适合自身的人权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而推动形成以“多元一体”为基本格局的,更加平衡、包容、公正的国际人权新秩序。但多元人权传统的发展必须以“一体”为前提:一方面,既有的国际人权规范和标准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守,任何国家不能将“多元”所包含的对人权特殊性的尊重和认可,作为为其人权侵犯行为做辩护的借口;另一方面,各人权传统需通过平等对话探索和发现彼此之间的共通性,共同致力于实现人类共同的“善”的生活。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对于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而言,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即MazeⅣ术)是有效的治疗有措施。然而房颤患者MazeⅣ术后前6个月内的早期临床特征和结果相关的研究较少,其转归和临床危险因素不够明确。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13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并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详细记录患者术
学位
相较于钟罩炉烧结和隧道炉烧结,01005规格的薄层高容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采用辊道炉快速烧结的方式,有效改善了陶瓷介质和内电极的烧结收缩差异,降低了内应力,防止内电极孔洞及团聚的发生,确保烧结后内电极平整且连续,显著提高产品电性能及高温寿命,使产品性能满足要求。
期刊
研究了辊道炉(RHK)不同烧结工艺对高容MLCC产品容量分布的影响,发现温度偏高,会导致MLCC容量偏低的异常现象。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容量偏低样品及容量正常样品的致密性及Ni电极连续性,发现容量偏低样品致密性及连续性均较好。通过温度特性测试,发现容量偏低样品温度特性较好,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测试,分析了样品的核壳结构,探明了MLCC容量偏低的微观机理,为生产过程中产品容量异常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期刊
当前,主流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已经达到公里尺度,此时深积云和深对流过程可以被部分分辨,因此该分辨率下的预报模式也被称为“对流允许模式”(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CPM)。对流允许模式中通常关闭次网格积云参数化方案以实现更好的预报模拟效果,这等同于假设所有的积云湍流通量都已被模式显示分辨。但事实上,在公里尺度的模式中,云内次网格尺度(subgrid scale
学位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全球年发病率约13-45/10万,近年来AP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erev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病死率仍然高达17%-39%。AP患者临床死亡存在两个高峰,即早期全身性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学位
断裂年龄阶段和活动方式是影响沉积盆地油气成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解析构造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地质资料,采用资料分析与室内物理模拟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判别济阳坳陷断裂所处的年龄阶段,研究断裂活动方式,并选取了“断距/切割深度”、“深度/长度”、“断面形态”、“派生构造”、“断裂带结构”等参数指标建立了断裂年
学位
机构改革与图书馆的转型致使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服务呈现新特点。文章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其在转型过程中为打破业务外包服务面临的困境,建立了一套包括日巡、周报、月检、学期末综合检查以及合同期全面评定等的外包管理措施,不仅满足了学校审计部门对外包服务工作的监管要求,而且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期刊
糖,又称为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及糖缀合物在自然界所有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糖核苷酸是Leloir型糖基转移酶催化复杂寡糖及糖缀合物生物合成所必需的供体底物,在化学结构上是由单糖和核苷单磷酸或二磷酸组成,是单糖的活化形式。糖核苷酸参与了生物体内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等过程。目前已经发展了一系列化学、酶法及化学酶法等合成新策略用于糖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制
学位
在梳理国际主流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建筑玻璃行业特点,对GB/T 35604-2017《绿色产品评价建筑玻璃》提出合理化修订建议,以便保持建筑玻璃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先进性,提升建筑玻璃行业绿色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高端产品,促进国内企业更好参与国际竞争。
期刊
我国医疗服务系统中药品使用存在两大问题,导致药品费用过高。一是药品价格与医疗效果脱节,导致药品价格畸形,一些疗效好的常用和传统药价格低,药厂不愿意生产,而疗效差不多的所谓新药价格虚高;二是药品使用方式不合理,医药不分离和回扣现象普遍造成了医院对药品利润的依赖,刺激了医生的过(大)处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造成了药价虚高、药品费用过高等社会性难题。为了控制药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