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激光消融离体羊室间隔目的:研究不同功率的激光(LA)消融离体羊室间隔的范围和特性,了解激光在心肌组织的消融特点,为活体动物实验及以后激光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27块新鲜离体羊室间隔组织块按2W、3W、4W分为3组,每组按500J、1000J、1500J再分3组,每组3份,激光消融结束后沿针道剖开心肌组织,观察消融区的形态及特点并测量消融范围,计算消融区域的体积。结果:消融区域的心肌组织呈灰白色凝固坏死,向外为充血反应区。3W、4W组消融中心均可见到明显的炭化区及气化区,2W组中心未见炭化区及气化区。随着能量增加,消融区范围增大,碳化区及气化区范围增大。2W1000J、3W1000J、4W1000J组间体积比较,2W1000J与3W1000J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W1000J与4W1000J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3W的500J、1000J、1500J组间体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功率激光消融的范围、消融中心的碳化程度不同,了解激光在心肌组织消融的特点,为活体动物实验及以后激光消融用于临床提供参考。实验二超声引导下经胸激光消融羊室间隔目的:探讨治疗HOCM的新方法,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胸激光消融羊室间隔(TPLA)的长期效果,评估此方法在健康羊模型中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只健康的小尾寒羊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是用3W1000J的激光消融,对照组只是进鞘管,不进行激光消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阶段,随访观察测量超声心动图参数、心电图(ECG)、心脏磁共振(CMR)、血清学、病理检查和电镜。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所有动物均存活,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血清学检查,实验组术后肌钙蛋白含量明显升高(5.63±1.94 ng/m L vs.0.05±0.02 ng/m L,p<0.05)。消融部位的室间隔厚度明显变薄,(8.40±0.45 mm vs 3.11±1.14 mm,p<0.05)。超声M型示,消融区域室壁的运动搏幅与术前相比明显减低(11.43±0.98mm vs 5.86±1.46mm),消融区的纵向应变较术前绝对值减低(-22.38±2.25%vs-16.79±1.15%),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侧室壁明显延迟(14.57±25.05ms vs 141.14±61.52ms)。1年后复查CMR,消融区域的室间隔钆延迟明显增强、室壁变薄。HE、马松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消融部位心肌受损明显坏死并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电镜显示心肌的超微结构受损。对照组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激光消融羊室间隔经长期观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以明显减少IVS的厚度,降低局部室壁的收缩力,可以成为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实验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HOCM患者外科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短期改变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改良Morrow术后短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寻找敏感的超声指标,用于后期评价激光消融应用于临床的疗效。方法:外科术后的HOCM患者23例,运用Qlab软件脱机分析对比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数据,研究左心室常规超声参数,以及整体及16个节段局部的纵向应变和圆周应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HOCM患者LVOT内径及压差明显改善,收缩末左房、左房容积指数显著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和圆周应变都有明显减低,而术后3个月室壁的纵向应变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术前相比,整体及各节段纵向应变无明显变化,而整体圆及部分节段的圆周应变明显减低。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尤其是圆周应变,是评价HOCM患者外科术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室壁收缩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