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碱性磷酸酶 ALP、谷氨酰转肽酶 GGT)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从上述指标中筛选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肝功能客观量化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病案室查阅近五年的病历资料,以及记录新华中医院和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近三年的门诊病历。将符合标准的 187个病例按照中医诊断标准分为三组(气滞血瘀组、湿热血瘀组、脾虚血瘀组),记录每个住院病人第一次肝功能检测以及门诊病人确诊时肝功能检测的数据,包括基本资料、乙肝五项、AST、ALT、ALP、GGT、TBIL、DBIL等,输入 Excell,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找出肝炎后肝硬化各证候与各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量化指标。 结果:部分肝功能指标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存在相似性,临床研究显示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证型分布频率按照降序依次为: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血瘀证,结果显示:四项指标( AST、ALT、TBIL、DBIL)在气滞血瘀组中最低,湿热血瘀证的 AST、ALT、TBIL、DBIL均高于其他证型。 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血瘀证;AST、ALT、TBIL、DBIL与肝炎后肝硬化湿热血瘀证相关性最强,表明二者之间的存在联系;ALP 和 GGT 与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