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气道炎症在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2)初步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在慢支、肺气肿气道炎症中与肺血管重构的相关作用。方法 (1)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n=5):慢支、肺气肿4W组,分别于第1、14d经气管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200μg/次,熏香烟2h/d,共4W;B组(n=8):慢支、肺气肿6W组,分别于第1、14d经气管注入LPS200μg/次,熏香烟2h/d,共6W;C组(n=8),健康对照组,正常饲养6W。(2)测定各组血气、肺血流动力学和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三联染色,观测气道炎症、肺泡组织破坏、肺血管重构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肺组织内NF-κB(p65)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1)A、B实验组BALF细胞总数显著高于C组,A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B组以淋巴细胞为主;其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其中A组的气道壁浸润的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而B组则为淋巴细胞为主。(2)与C组比较,A、B实验组的PaO2正常(p >0.05),但血液动力学已出现改变,其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 RVSP)、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 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the ratio of the weight of right ventricle /left ventricle and septum , RV/LV+S)较正常组升高(p <0.05)。其肌化型动脉(muscular arterial,MA)数量比亦较正常组增多(p <0.05)。(3)NF-κB(p65)阳性表达主要在A、B组气道旁、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气道上皮和肺泡上皮,且显著强于对照组(p <0.05)。结论:(1)通过熏香烟、气管内注入LPS制作的动物模型是较理想的慢支、肺气肿模型, 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其气道壁浸润的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增高。 (2)慢支、肺气肿在无低氧血症时已出现肺血管重建、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增厚,提示气道、肺组织炎症是肺血管重建的主要因素之一。(3)<WP=4>NF-κB在A、B组气道的上皮细胞与炎症细胞呈阳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阴性,提示NF-κB的活化与炎症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