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的演唱探究 ——以两首经典作品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的演唱探究——以两首经典作品为例》分别选取了《为了草原更美好》和《呼伦贝尔美》两首作品,在分析作品本体和探究创作源泉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笔者在演唱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时的演唱技巧运用和风格把握。在对《为了草原更美好》和《呼伦贝尔美》两首经典作品的探究中,笔者分别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两个角度探析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的创作源泉。从旋律、歌词、用声技巧和演唱处理角度探析如何准确表现蒙古族风格。通过对歌词文学性、时代性、地域性进行分析以探究如何准确表现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中独特的音乐形象、体现作品内涵;针对作品风格,从气息控制、音色塑造、关闭技术运用等现代演唱技巧角度出发,结合蒙古族传统音乐中“诺古拉”式唱腔和“一字多音”式乐句的传统演唱方法分析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另外,笔者还从时代背景角度出发,结合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和时代风貌、时代精神分析演唱中情绪情感的运用,以求准确把握作品内涵。
其他文献
新时期以来,中国声乐的发展取得杰出成就,涌现出不少富有时代创新性的音乐家,作曲家胡廷江、廖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是当代作曲家的中流砥柱。创作的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歌剧、交响乐、声乐作品、舞蹈音乐、影视作品等,他们的创作多以“爱”为主题,“爱”有很多种,如亲情之爱、恋人之爱、手足之爱、家国之爱;有舍我其谁的大爱,也有柔情似水的小爱。“爱”存在于每个人身边,故这些以爱为题的作品十分契合公众心理
声乐套曲《五首希腊民歌》是法国印象派音乐代表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所作,由《唤醒美丽的新娘》、《在更远的教堂那边》、《哪个情郎能同我比》、《采乳香的少女之歌》、《兴高采烈》五首歌曲组成。歌词以希腊民间故事与生活场景为背景,曲作者在音乐上将法国艺术歌曲的精巧、典雅与希腊民族音乐的淳朴、热情巧妙结合,突出表现了其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对声乐套曲《五首希腊民歌》展开论述:首先对作曲家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历经了很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后,我国的民族音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部分,特点鲜明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使其音乐有着独特的价值,由传统民歌发展而来的创作作品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精髓。改编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声乐艺术形式,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由民歌改编而来的声乐作品也逐渐绽放出了璀璨的艺术光芒。本文以新疆维吾尔
草原歌曲是草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草原风格的创作歌曲竞相涌现,草原音乐也以新的形象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不同风格的草原创作歌曲为大家展现了不同的草原文化。笔者在论文中,从美声演绎草原风格创作歌曲的角度切入,挑选了《草原迎宾曲》、《牧野的早晨》和《爱在草原》这三首不同风格的极具代表性的草原创作歌曲,在歌曲的创作源泉以及歌词、旋律的创作特色方面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
科尔沁叙事民歌是具有地域特色,且富有个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其作品类型风格多样,曲调悠扬婉转。《波茹莱弟弟》《达古拉》这两首作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本文主要从文本内容、曲式结构、演唱诠释、表演等多元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两首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形态进行描述,其次是作品音乐背景的阐释,最后探讨男中音演唱方法在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运用。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地位、影响
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的本质是一场要求极高的考核,考核标准直接体现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根据考核要求,音乐会共设计了十二首中国声乐作品。这对于演唱者的演唱能力、作品的驾驭能力、心理素质和舞台表现力是一项挑战。为了更好地使音乐会顺利完成,笔者从音乐会曲目选择和安排顺序两个方面解释音乐会曲目的设计理由,并按照每种声乐体裁的突出特点诠释音乐会演唱作品。选择了演唱难度较高且对笔者影响最大的两首声乐作品论述音乐会
学位论文《草原风格创作歌曲之女中音演唱诠释——以本人演唱的三首作品为例》将抒情性歌曲《牧村小夜曲》、赞颂性歌曲《马背上的风》、叙事性歌曲《晚霞暮归》三首不同题材的草原风格创作歌曲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影像资料解读、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实践演唱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草原风格创作歌曲的创作源泉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并探究该风格声乐作品的本体特征,以此为基石来进一步探索作为女中音声部如何运用美声唱法
草原风格艺术歌曲是在草原风格歌曲的基础上,对其继承演变、传承弘扬,并融合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进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独特性、新颖性的艺术形式。本文是以笔者个人毕业独唱音乐会演唱的《我的草原风》和《额尔古纳河,母亲河》两首草原风格艺术歌曲为例进行研究。两首歌曲是草原风格艺术歌曲中,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作曲技法灵活应用创新的典型代表作品,歌曲将蒙古族音乐元素与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的
《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晋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这片土地具有一种苍茫大地的质感,千百年来继以文化的传承。《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悲剧题材的经典之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被各种艺术体裁所钟爱。其中歌剧版《赵氏孤儿》于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上映。它以西洋歌剧为载体,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它反映民族大义,将中国精神请到了歌剧舞台。
“戏歌”是“戏”与“歌”相结合的产物,是由传统戏曲的元素结合现代歌曲的创作技法而作,歌词多以戏曲人物及戏曲事件为主要表现内容,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成为符合当今大众的审美需求,既具有时代性又不失传统性的作品,此类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与表现力。《梨花颂》《青衣》两首“戏歌”旋律唯美婉转,风格新颖独特,既通俗易懂,又便于传唱,使不同层次的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作品的独特性与丰富性。“戏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