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不仅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更关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全球1/4人口的大国来说,与粮食产业相关的问题是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所关注的一个永恒焦点。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安全问题更是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随时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随时需要确定和调整应对策略的重要领域。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主要口粮组成部分,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占有突出地位。2008年以来,全球稻米价格一路攀升,已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水稻是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发展水稻生产,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又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在论述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地理资源优势,分析江苏省水稻生产波动原因及总结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相关影响因素等基础上,对江苏省水稻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运用“机制法”的原理,按照“光、温、水、土等”逐级衰减的过程,计算江苏省土地生产潜力。其次采用问卷的形式,聘请专家对各社会因子进行打分,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然后应用SPSS软件的快速聚类分级方法,对各因子当量值进行分级,并在各分级基础上确定评分体系,最后根据相关公式算出社会有效系数,对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修正,得到江苏省水稻社会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之上,得到江苏省水稻生产及粮食安全的相应启示。要提高江苏省的水稻生产潜力,使之更接近于计算出来的社会生产潜力,除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之外,还要通过人为因素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较多,改进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代谢机制都可能提高水稻产量,如提高水稻水分利用率可在干旱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本文从内在、外在两个方面总结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侧重结合内在、外在双重因素提高产量。从内在提高水稻的产量是指通过改变水稻内部遗传基因或遗传机制提高其产量;从外在提高水稻产量是指克服生长环境中的障碍因子,从而提高其社会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