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利用问题一直是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大多数地区采取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土地资源消耗不断加快,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适宜的农地利用模式,以此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长河流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研究区农用地利用现状,基于态势分析法对长河流域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加权指数和法以及ArcGIS10.1平台支持下,对长河流域农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农用地利用方式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结合长河流域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要求,提出新的农用地利用模式。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长河流域农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得出,长河流域农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在发展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注重优化农用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创新农用地利用模式。(2)根据对长河流域的农用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得出,长河流域农用地高适宜区、次适宜区、临界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2806公顷、2283公顷、2983公顷和132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9.86%、24.29%、31.75%和14.09%,农用地适宜性等级沿长河及其分支两岸向四周呈树枝状降低,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潜力。(3)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对长河流域农用地利用方式进行空间优化,耕地和园地主要分布于高适宜区和次适宜区,草地主要分布于临界适宜区,林地主要分布于不适宜区。(4)综合对长河流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农用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农用地利用新模式。分为六种类型:粮食种植合作社模式、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果园立体种植模式、林下经济型利用模式、林中观光型利用模式和草地种养结合利用模式。并根据各利用模式的特点和限制因素,提出相关的配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