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方式是人类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与人们的语言、生活、文化等都密切相关。文化是语言创造、发展与变化的基础之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思维方式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基因早已经深入到语言之中。《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深邃的典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从易经八卦中衍生出的圜道思维可以看作是汉民族思维方式的源头之一。圜道思维强调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周而复始的循环体系进行。汉语中,词语、语篇以及跨文化交际中无不受圜道思维的影响。这也正是汉语能够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内在程式之一。本文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中的圜道思维入手,通过对汉语特殊词汇进行分析;汉英篇章对比及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分析,展现汉语词汇、篇章、语用中蕴含的圜道思维方式。探讨具有汉民族特色的对外汉语词汇、语篇及语用教学法。本文共分五部分来阐述这一问题。第一部分,综述。对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一课题所做的研究和探索进行总结和概括,分析本文的理论、实践意义,为之后的分析论述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主要从宏观上对思维方式和圜道思维做界定与阐述。探讨圜道思维与整体思维、两极思维的异同,旨在突出圜道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其进行清晰明了的界定。第三部分,阐述汉语特殊词汇包括循环语义的聚合词;以“前-后”为例的方位词;以及本身蕴含着圜道语义的特殊词汇中蕴含的圜道思维方式。分析圜道思维对其语义理论依据的影响,并将圜道思维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中。第四部分,通过对汉英篇章中谋篇布局、主题的体现形式、句段衔接方式等进行对比,展现不同思维方式下,汉英语篇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其不同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将圜道思维方式适时、适宜的引入到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之中。第五部分,探讨圜道思维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通过汉英不同礼貌原则、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和实例分析,探讨圜道思维对汉民族交际方式与用语的影响。旨在探讨圜道思维对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汉外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将圜道思维方式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跳出以词和语言环境关系为核心的印欧语的教学研究模式,探寻一条对外汉语词汇、语篇、跨文化交际教学及教材编写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