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钩藤叶的生药学鉴定及药理学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之功效,是中医临床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的常用中药。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rhyuchophylla(Miq.)Jacks.、华钩藤 U.siueus(Oliv.)Havil.、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 U.hirsute Havil.,无柄果钩藤 U.sessill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作为中药钩藤,传统的药用部位是带钩茎枝。但最近的研究发现钩藤叶的总生物碱含量与带钩茎枝相近,且叶中化学成分与钩相似。而钩藤叶的资源产量却远比钩藤带钩茎枝的产量高,可见钩藤叶作为一种药用资源,来源丰富,药用价值及综合利用潜力都很大。但由于缺乏对钩藤叶进行系统的药学和药理毒理学研究,使其一直没有被开发利用,大量的钩藤药用资源一直处于废弃状态。   研究目的   目前对毛钩藤藤茎、钩的显微鉴别研究已有报道,尚未见有关其叶的尘药学研究报道。本实验对毛钩藤叶的药材性状、显微结构、理化鉴别等进行研究,以期为该药材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毛钩藤叶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有效成分与钩藤的带钩茎枝相似,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理应与传统钩藤相似。目前对钩藤的研究多集中于该植物带钩的茎枝,而对于该植物的其他部位研究报道较少,为证明毛钩藤叶与传统钩藤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本课题将对毛钩藤叶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进行初步的药理学研究,为开发和利用钩藤叶资源提供实验证据。   由于毛钩藤叶含有与传统钩藤入药部位(带钩茎枝)相同和不相同的化学成分,导致了两者药理作用上的相同性和不一致性。鉴于毛钩藤叶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殊性,本课题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毛钩藤叶治疗抑郁症模型动物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以阐明毛钩藤叶对抑郁症的干预或调节作用,为该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实验方法   1.生药学鉴定方法:石蜡切片:新鲜毛钩藤叶片,经FAA固定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番红.固绿染色制成永久片。表面撕片:撕取毛钩藤叶上下表皮,制成临时水装片。毛钩藤叶的生物碱沉淀反应参考中国药典2005版钩藤的鉴定方法进行。毛钩藤叶的薄层层析色谱法:取钩藤对照药材及毛钩滕叶样本粉末各1g,加浓氨水使湿润,加三氯甲烷30ml,以40kHZ超声波提取,滤液用2%H2SO4溶液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后调节Ph值,碱化后溶液用三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三氯甲烷萃取液后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取样本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为展开剂,在层析缸中饱和后上行展开10cm,取出,晾干,显色。   2.小鼠自发活动实验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禁食12h,饮水不限。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同容量生理盐水组),钩藤(即毛钩藤带钩茎枝,下同)组(12g/kg)和毛钩藤叶低(6g/kg)、中(9g/kg)、高(12g/kg)三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将各组小鼠放入YLS-1A多功能小动物自主活动记录仪中,适应5 min后,测定小鼠给药前的自主活动次数,记录时间为5 min。记录时室内保持安静。然后按剂量给各组小鼠灌胃给药(ig)。分别于给药后30 min、60 min各测定1次自发活动数,记录5min内各组小鼠的活动数。   3.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诱导小鼠入睡实验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同容量生理盐水组),钩藤组(12g/kg)和毛钩藤叶低(6g/kg)、中(9g/kg)、高(12g/kg)三剂量组。按各组剂量给小鼠ig给药,药后60 min后给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 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1min以上为入睡标准,记录15 min内各组小鼠的入睡个数。   4.戊巴比妥钠阈剂量诱导小鼠睡眠时间实验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同容量生理盐水组),钩藤组(12g/kg)和毛钩藤叶低(6g/kg)、中(9g/kg)、高(12g/kg)三剂量组。按各组剂量给小鼠ig给药,药后60 min后给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 mg/l(g,然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时间(以给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入睡时间,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为睡眠时间)。   5.硫酸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 取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禁食12 h,饮水不限。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同容量生理盐水组),阳性药对照组(地西泮,1.5 mg/kg),钩藤(即毛钩藤带钩茎枝,下同)组(12 g/kg),毛钩藤叶低(6 g/kg)、高(12g/kg)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分别灌胃(ig)给药。给药后30 min,腹腔注射(ip)硫酸士的宁(1.5 mg/kg),记录惊厥小鼠数,惊厥反应以小鼠出现四肢阵挛或强直性惊厥为指标。   6.小鼠悬尾“失望”抑郁模型实验:取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同容量生理盐水组),阳性药对照组(盐酸阿米替林,30 mg/kg),钩藤组(12 g/kg),毛钩藤叶低(6 g/kg)、高(12 g/kg)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分别灌胃(ig)给药。连续给药5天,于术次给药后24 h,用胶布将小鼠尾端2 cm的部位贴在一水平木棍上,使动物成倒挂状态,其头部离台面约5 cm,悬挂两侧用板隔开动物视野。记录小鼠在6 min内静止不动的时间。采用Smart-16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进行检测。   7.大鼠强迫游泳实验致获得性绝望抑郁模型实验:取SPF级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同容量生理盐水组),阳性药对照组(盐酸阿米替林,15 mg/kg),钩藤组(12 g/kg),毛钩藤叶低(6 g/kg)、高(12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灌胃(ig)给药。连续给药5天,于末次给药后2 h,将大鼠放入水深18-22 cm的量筒内(40 cm高,18cm宽直径),水温25℃,预试15 min后将动物取出,在32℃下烤干身体。24 h后,将动物重新放入上述环境中,记录大鼠在水中5 min内保持漂浮不动的时间(注:不动是指动物在水中停止挣扎,或呈漂浮状态,仅露出鼻孔保持呼吸,可有细小的肢体运动以保持头部浮在水面)。   8.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方差齐时用L,SD方法,不齐时用Dunnetts T3方法。小鼠给药前后自发活动次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是采用近似方差分析Welch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贮检验。   结果   1.对毛钩藤叶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发现,毛钩藤叶含众多多细胞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2列,叶片薄璧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于上表面的表皮下层细胞沿网脉成列分布,气孔直轴式,薄层层析显示与对照药材至少有2种相同的生物碱成分。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钩藤组(12g/kg)与毛钩藤叶低(6g/kg)、中(9g/kg)、高(12g/kg)三个剂量组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使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致小鼠入睡个数增多,延长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及惊厥的潜伏时间,且以毛钩藤叶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   3.采用小鼠悬尾“失望”抑郁模型实验及大鼠强迫游泳实验,观察毛钩藤叶的抗抑郁作用。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剂量毛钩藤叶(12g/kg)可以明显缩短抑郁症模型动物的悬尾不动时间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且药效与阳性对照药无明显差异。   结论   (1)毛钩藤叶的性状鉴别和微特征均具有形态学规律,可作为对其进行生药鉴学定的实验依据。   (2)生物碱沉淀反应和薄层层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毛钩藤叶与钩藤对照药材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尤其在生物碱方面至少有两种相同的成分。   (3)毛钩藤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时间,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致小鼠入睡个数,延长戊巴比妥钠阈剂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抗士的宁致小鼠惊厥作用。毛钩藤叶的中枢抑制作用与毛钩藤带钩茎枝相似,表明毛钩藤叶具有与传统钩藤用药部位相同或相似的药理作用。这可能与毛钩藤叶与钩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有关。   (4)抑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毛钩藤叶对小鼠悬尾“失望”抑郁模型和大鼠强迫游泳实验致获得性绝望抑郁模型均具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模型动物的不动时间。毛钩藤叶的抗抑郁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但毛钩藤叶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其中枢抑制作用是否一致,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提取霉茶蛋白,并进行含量测定。以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模型,用霉茶蛋白进行干预,研究霉茶蛋白对SHR大鼠血压的作用,并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霉茶蛋白对其胸主动脉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新冠心苏合活血方遵循中医理论,选用苏合香、冰片、乳香、檀香四药组成,具有芳香开窍、活血止痛作用,常用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课题组前期针新冠心苏合活血方的药效学,分别对采用Pit或ISO复制的小鼠、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方对Pit或ISO导致的大鼠/小鼠
为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我校凭借着较好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相对具有优势的师资和生源,决定在原有的三课体系的基础上,在高一、高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