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加强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目标,旨在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和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与技术的集合,这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即是实现课程普及和共享的重要表现形式。那究竟精品视频公开课目前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实现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国内外视频公开课建设现状分析。在查阅国内外各种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开课的发展过程,对国外开放教育资源、公开课以及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现状。(2)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本研究对于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相关概念,如开放教育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慕课、微课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更加明确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内涵与特点,并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做了总结。(3)基于数据的调查研究。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来自五个地区、六所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使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情况进行调查,利用EXCEL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从数据显示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学习者对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态度和评价情况;对网络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了解上线视频公开课的发展情况。(4)提出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发展策略。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反映出来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宣传推广、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建设、互动交流、授课和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具体的策略,以期为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良性发展献计献策。未来的工作会继续扩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调查范围,从而得出更准确和更全面的数据,使得策略更具针对性;进一步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开展国内外公开课的比较研究,提高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质量和学习效果,早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