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再发性肺栓塞是严重影响肺栓塞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不良事件。本文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再发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以期识别可能复发的高危患者,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658例初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肺栓塞再发事件,将其划分为再发组和非再发组,分析两组间在性别、合并症/危险因素、残余血栓、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等方面是否有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再发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58例肺栓塞患者中共有80例(12.16%)患者出现再发事件。80例再发患者中1年以内出现再发事件例数最多,其中又以6-12月为著。合并症/危险因素方面:肺栓塞再发组合并恶性肿瘤者占25%,非再发组合并恶性肿瘤者占13.8%,恶性肿瘤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90,P=0.009)。临床症状、体征方面:较非再发组患者而言,肺栓塞再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8.8%vs 44.3%,P=0.015)较为常见。实验室资料方面:血尿酸升高可能是肺栓塞再发的危险因素(P=0.001)。影像学资料方面:肺栓塞再发组与非再发组在右室扩大(χ2=4.476,P=0.034)、右房扩大(χ2=4.049,P=0.043)及重度肺动脉高压(χ2=5.041,P=0.025)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早期死亡风险方面:对于区分肺栓塞是否再发,肺栓塞早期死亡风险分层表现为组内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4,P=0.03)。肺栓塞患者是否再发在低度死亡风险与中度死亡风险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0.449,P=0.001)。残余血栓方面:再发患者中残余血栓的发生率为65.3%,非再发患者中残余血栓的发生率为45.1%。再发组发生残余血栓的可能性较大(χ2=9.754,P=0.002)。按照患者复查CTPA的时间分析显示3个月后两组间在残余血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4,P=0.001)。心脏超声表现为右心室扩大(c2=4.584,P=0.032)、重度肺动脉高压(c2=10.809,P=0.001)及下肢静脉超声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c2=6.176,P=0.013)可能为残余血栓的危险因素。658例肺栓塞中特发性肺栓塞占17.5%。与非特发性肺栓塞相比,特发性肺栓塞出现再发事件较为常见(25.2%vs9.4%,P=0.000)。特发性肺栓塞发病年龄较非特发性肺栓塞年轻[(52.95±17.27)vs(62.71±13.99),P<0.05]。特发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扩大(χ2=6.054,P=0.014)、重度肺动脉高压(χ2=16.467,P=0.000)较常见,且出现残余血栓的比例高于非特发性肺栓塞(67.5%vs44.2%,P=0.000)。再发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恶性肿瘤(OR:2.952,95%CI:1.503-5.797),特发性肺栓塞(OR:2.852,95%CI:1.510-5.387),血尿酸水平(OR:1.003,95%CI:1.001-1.005)和残余血栓(OR:1.811,95%CI:1.017-3.226)。结论:再发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合并恶性肿瘤、特发性肺栓塞、血尿酸水平和残余血栓。右心室扩大、重度肺动脉高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残余血栓的危险因素。与非特发性肺栓塞相比,特发性肺栓塞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右心室扩大、重度肺动脉压较为常见,发生残余血栓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