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基本观念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质微粒观的培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内容。培养物质微粒观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微粒观。本论文以《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研究为主题,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深入挖掘物质微粒观在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价值,探讨鲁科版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价,为该模块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提供实施的范例。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明选题的原因,指出培养物质微粒观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微粒观。第二部分,分析有关文献,对目前国内微粒观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已有研究的局限和空白点。第三部分,研究目的和任务。第四部分,详细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进行微粒观分析。第五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微粒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分析物质微粒观的形成过程,结合国内微粒观培养的已有研究,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物质微粒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并通过36课时教学后通过学生访谈分析教学效果。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本文提出的教学设计策略对学生微粒观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价值;分析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进行微粒观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2)探讨鲁科版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价,为该模块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提供实施的范例。
其他文献
韩礼德(1985/1994/2000)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表现人际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实现。如果在人际意义中出现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化过程。它是一个由以传统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农村社会逐步走向以高效现代的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社会的过程,这个过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图片分享网站逐渐兴起。由于用户的广泛参与,图片分享网站中存储了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其中有大量的图片、文本标签和用户信息,部分图片还具有GP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大小岛屿数以万计。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日益紧缺,海岛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海岛日渐成为一个越来
近年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环境教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高中化学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受到重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教材(实验)都考虑到了环境教育的渗透,体现了环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Browser/Server结构的Web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管理信息主流技术。美国SUN公司开发的Java语言,是目前Web应用服务器端的主流开发语言。Spring框架是非
研究目的:对2013年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展望了2014年国内研究趋势,为土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综述法。研究结果:2013年土地整
上世纪80年代初,沉寂30余年的我国民办教育得以复兴。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2004年2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继出台,改变了我国民办教育长
<正> 两年前,本刊曾在1987年第1期上《对“文革”历史的叙述应持有的态度》一篇短评中说:“文革”这段历史,背景很特殊,时间距离我们又很近,许多当事人都还在,弄得不好,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