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基本观念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质微粒观的培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内容。培养物质微粒观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微粒观。本论文以《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研究为主题,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深入挖掘物质微粒观在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价值,探讨鲁科版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价,为该模块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提供实施的范例。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明选题的原因,指出培养物质微粒观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微粒观。第二部分,分析有关文献,对目前国内微粒观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已有研究的局限和空白点。第三部分,研究目的和任务。第四部分,详细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进行微粒观分析。第五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微粒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分析物质微粒观的形成过程,结合国内微粒观培养的已有研究,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物质微粒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并通过36课时教学后通过学生访谈分析教学效果。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本文提出的教学设计策略对学生微粒观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价值;分析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进行微粒观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2)探讨鲁科版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价,为该模块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提供实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