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组织的文化互动教育政策、北爱尔兰的联合教育政策,以及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都指明了未来教育的研究方向,即一种可持续的鼓励不同民族文化互动的教育方式。它取代了多元文化教育,不局限于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培养动态性的文化互动观念。在上述背景的影响下,本研究依据涵化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以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市的Forge联合小学为例,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从班级、教师、学生、家长不同视角分析了其多元文化教学,并结合文化互动教育政策与联合教育政策,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有益经验。本研究认为:北爱尔兰的多元文化教学主要体现在其学生文化背景、教学课程、教学方式和文化活动的多元,文化背景上借助了人类学生物性视角;课程内容上设置了多元文化课程,发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学方式上利用了人类学文化符号的象征视角,借助符号传达民族文化内涵;文化活动上关注学生个体心理层面的变化,提高了伙伴参与度和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融入度。我国多民族文化教学与北爱尔兰的多元文化教学都具备着文化多样性的共识和文化互动观念,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措施也各有不同。为此,我国多民族文化教学应在关注文化整体观的基础上,借助文化符号,充分发挥人类学文化符号的象征性意义;同时应树立文化互动观,在尊重、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双向互惠的交往交流模式;最后要利用联合教育方式,通过民汉合校等方法维护民族团结教育。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外案例,结合欧盟新近政策和北爱尔兰政策,提供了国际视角,有助于发挥比较教育学学科特点;通过采用教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深入研究地区亲自调查,确保了资料的可靠性和研究的参与度;在总结归纳北爱尔兰的多元文化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旨在为我国的多民族文化教学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