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经济繁荣,工商业尤其发达,国内外贸易交流频繁,药材贸易也不例外。唐代药材贸易涉及医药史和经济史两个方面,以往的研究注重从医药学的角度,而本文则侧重于从经济史的角度将药材作为一种商品,研究分析其在唐代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过程,并论述药材贸易的特点及影响。唐代药材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途径:(1)野生采摘;(2)人工种植:(3)外来药物的输入。由于各种因素,唐代出现了药材的商品性生产,从而为药材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出现药材商品性生产有其特定的原因,由采药向种药的转变是前提。隋唐时期出现了不少总结前人种植药材经验的书籍,对药材种植的推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是药材商品性生产的原因之一。唐代社会对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是推动唐代药材种植日趋广泛最重要的原因。史料中采药的记载远远多于种药,说明唐代虽然出现了药材的商品性生产,但是天然的采摘药材仍旧是唐人获取药材最主要的方式。另外,外来药材在唐代大量传入,并且出现了少数外来药材的引种情况,从而丰富了唐代药材资源。唐代药材通过采摘、种植和外来输入这三种方式为药材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唐代的药材贸易大体可以分为流动卖药、国内药材市场、药材的朝贡贸易三种形式。流动卖药是唐代药材贸易的有益补充,本文从贸易活动范围,流动卖药的作用与局限等角度来分析。药材的朝贡贸易以香药为主,时间集中在开元、天宝间,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交换关系。唐代药市主要集中在两京地区,川蜀地区的成都-梓州线,西北边疆的西州-敦煌线,东南沿海的广州-扬州线。约而言之,药市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受两大重要因素制约:药材资源丰富与否和交通的发达程度,凡是药市集中的地区,无一例外均具备药材资源丰富和交通发达这两个因素,只是各有偏重而已。唐代已经出现药行的记载,但“行”多是行业的意思,唐代有无药业行会组织,学术界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唐代已有药业行会组织的萌芽,药业行会组织对药材贸易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唐代药材贸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区域间和中外药材贸易兴盛。其二,药材贸易经营专门化,主要体现在丹药贸易和香药贸易的专门化。其三,药材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市场普遍存在药材“代客加工”业务,有些药铺提供赊销服务,体现了一种商业信用,药肆间可能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形成了最早的定期专业药市,并且出现了药材交易的夜市与草市,这些都是市场成熟的表现。唐代药材贸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丰富了唐人生活,推动了唐朝医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唐代经济影响深远,体现在促进了唐代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唐代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对外开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唐代药材的消费需求量极大,消费方式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药材主要用于医疗、炼丹、美容、饮食及熏香、建筑等方面。和其他商品相比较:在所有药材消费中,丹药和香药消费所占比重比较大,而且集中于上层社会。和其他朝代相比较:相对于魏晋南北朝倾向药材的生存型消费,唐代药材偏于享受型的消费。和宋代相比较,唐代药材的消费特点则体现在香药消费的贵族化。这些都是唐代药材消费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