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德育重视已经超越国界的今天,我国的高等学校作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力资源产地,其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德育是一种显性教育,德育目标是以社会为本位,追求的是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居于核心地位,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具有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缺少层次性;德育实施是以课堂灌输为主,强调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思想转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德育效果。美国高校德育目标是以个人为本,着重于健全人格和个人完善,追求的是个人的理想和权利,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在形式上比较隐蔽;德育内容层次分明,尤其重视历史教育,德育内容坚持面向现实生活,很少有抽象、纯理论的概念;德育实施上信奉多元性和自主性,是一种全面渗透性教育,具有实践性和服务性,同时还带有宗教性。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重视德育开始,在德育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形势下我们应积极反思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得失,在继续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学习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的成功经验,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文章以中美高校德育比较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中美高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的比较研究,对我国高校德育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一是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强化政治教育;二是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区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四是重视心理咨询,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五是加强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六是改进德育方法,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