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DVT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远期并发症对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防治DVT是是国内外血管病研究者极为关注的课题之一。脉痹通冲剂是河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李永清教授临床用于治疗DVT的有效方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脉,利湿消肿的功效。药物组成为黄芪、当归尾、三棱、莪术、地龙、浙贝母、云苓、泽兰、泽泻、银花藤。本方针对气虚、血瘀、湿阻而设,标本兼治,尤其对于中后期之脉络湿瘀证、脾虚湿阻证更为适用。前期临床及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抗血栓的作用。OPN是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分泌型的磷酸化糖蛋白,一般正常的血管中不表达OPN,但在血管损伤发病过程中,OPN显著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程度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OPN能通过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调节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粘附和迁移,甚至影响到其增殖和凋亡。研究表明DVT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众多因素,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等研究方法,观察脉痹通冲剂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巨噬细胞(Mφ)相关因素的影响,以阐明脉痹通冲剂防治DVT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24只,股静脉不全结扎组(B组)24只,脉痹通治疗组(C组)24只。SD大鼠在新环境下适应性喂养1周后,后肢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g/kg/d),连续7d,第8d行股静脉造栓。给药方法:A组和B组用生理盐水10ml灌胃,1/日;C组以脉痹通冲剂0.8g/kg/d灌胃,1/日。三组均于术前一天开始灌胃至术后第1d、第3d、第7d和第15d。2实验标本的处理:术后分别于第1、3、7、15d每组大鼠各取6只,将形成血栓的一段股静脉连同其内部的血栓一同切下,投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48h后石蜡包埋,用于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动物的一般状况:实验过程中三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良好,饮食正常,毛发平整,精神状况良好。实验前后三组大鼠的体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三组间无明显差异。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各次给药后大鼠体温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三组间无明显差异。2 HE染色可见A组大鼠深静脉管腔和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变化。B组大鼠在第1、3、7、15d深静脉管腔和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损伤,并可见到炎性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C组较B组各时期相比明显减轻。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①OPN的表达:A组各时期血管管腔、血管内皮、中膜、外膜基本无OPN表达。B组及C组术后各时期OPN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1), OPN主要分布在静脉的内膜及中膜平滑肌,外膜有少量表达。B组术后1d可见少量OPN表达,术后3d可见OPN表达明显增多,术后7 dOPN表达达到高峰,15 d有所减少,各时期OPN表达均高于A组(P<0.05)。C组术后OPN表达变化趋势同B组,但同时期相比OPN均明显低于B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管巨噬细胞的表达:A组各时期偶可见到巨噬细胞的浸润。与A组相比,B组及C组各时期巨噬细胞浸润较A组明显增多(P<0.05)。B组术后1d可见少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术后3d可见多量巨噬细胞浸润,术后7 d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达到高峰,15 d有所减少,各时期巨噬细胞浸润均高于A组(P<0.05)。C组术后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变化趋势同B组,但同时期相比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低于B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成功建立了大鼠单侧深静脉不全结扎的动物模型。2随着单侧深静脉不全结扎大鼠病情的进展,血管OPN表达增多,可能在DVT中起重要作用。3 OPN可能通过介导巨噬细胞浸润参与DVT,OPN可成为治疗DVT的新靶点。4脉痹通冲剂能够明显减轻和抑制DVT,其具有下调OPN的表达及抑制血栓中巨噬细胞浸润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