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者们对域外小说翻译的高潮,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的汉译本也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从《简·爱》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关注。尽管《简·爱》已经问世一百多年了,前人对《简·爱》也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我国的读者依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重新解构已经获得的定论,以期再一次解读出新的意义。为什么还依然会出现如此大的研究热潮呢?本文拟要作出一个合理的解答。
本文拟从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接受者作为切入点,从中国人的接受心理和传统文化的积淀等方面,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进行研究,从小说文本和读者接受这两个具体的角度深度切入,去探讨《简·爱》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深层社会文化和美学原因。具体而言,文章主要论述了:
文章第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综述。从四个不同的时期来说明《简·爱》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简史:一九四九之年的中国读者的接受;“十七年”间的中国读者的接受;“文革十年”的中国读者的接受以及文革之后的中国读者的接受。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从接受美学视野中的小说文本这个角度来展开的。这一章主要叙述了《简·爱》这个小说文本的审美诉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精神探索;独特的叙事技巧——恐怖艺术和悬念手法的运用。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从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读者接受这个角度来展开分析的。这一章主要论述了《简·爱》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深层哲学文化和美学原因:对完美人格的期待与向往;“大团圆”的心理接受基础;对本真生命体验的向往。
由此可见,夏洛蒂·勃朗特在我国的魅力仍然不减,她的《简·爱》已经成为经典,而简·爱也将永远不会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