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是中央政府自1993年实施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之后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实现的重大转折,这个重大转折内在的逻辑在于宏观经济结构和宏观调控方式在1996年经济软着陆后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论文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在社会经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即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成效以及制约政策效果的各种矛盾,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扩大内需的宏观、微观经济政策选择。论文的结构和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论文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试图找出从1993年一直实施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和内在逻辑。结论是:1996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的四大特征内在地决定了1996年以后紧缩性经济政策不再有效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出台的必然性,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只是加速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其次,总结了自1998年至200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保持经济增长、减小经济波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没能解决转型期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而只是弱化或延缓了这些矛盾的爆发,所以,这些矛盾制约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发挥,使国债的使用效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也使积极的财政政策陷入了“两难困境”。 第三章,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两难困境”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淡出时机进行了考察。结论是:尽管目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已陷入了“两难困境”,但淡出的时机还不成熟。 第四章,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对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防止经济衰退,避免经济的大幅波动;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改善经济政策实施的体制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转型期的特殊矛盾,疏通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途径,真正实现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终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