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白河夜船》之精神分析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本芭娜娜,日本现代女作家,与村上春树齐名,被冠以日本现代文学天后的美名。她笔下的主人公总是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境遇中,遭受打击和痛苦,但最终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勇敢地直面人生。吉本芭娜娜本人曾说过:“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所以其作品被称为“疗伤”小说。研究者们探讨分析芭娜娜作品时常常涉及“疗伤”主题,大多从作品人物特征、场景设置、死亡孤独主题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多部作品中的相似构成因素来概括“疗伤”主题。而从作品文本内容出发,对“疗伤”的契机及过程的探讨,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海外仍处于较薄弱的阶段。短篇小说《白河夜船》描绘的是主人公寺子在不伦恋情和好友死亡的阴影下萎靡、挣扎和最终得到救赎解脱的故事。文中出现大篇幅睡眠与梦境的描写,尤其是细致入微的梦境内容描写。本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作品中的梦境及其他文本进行分析,解读作品主人公怎样得到救赎解脱、如何实现“疗伤”的过程,深刻挖掘其作品“疗伤”主题的形成。绪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吉本芭娜娜作品的总体先行研究现状及作品《白河夜船》的先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本论文论题的形成契机及内容。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可行性。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内容,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及与本论文的联系。第二章分析作品中第一个梦:通过插花之梦中主体分化、意象象征,插花成功三方面,论证该梦满足了梦者希望放弃感情的无意识愿望。第三章通过第二章及梦者在第一个梦之后的表现,分析作品中第二个梦:离奇女孩之梦出现的原因,并论证该梦使梦者得到救赎,“疗伤”过程的最终实现。第四章总结论述作品中两个梦境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概况出“疗伤”的过程,并结合作品其他文本,总体论述作品主人公通过各种“疗伤”手段来试图解脱、最终通过两个梦境使自己得到救赎的过程。本论文的独到之处在于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通过文本解析的方式进行“疗伤”的深入探讨;并且经由分析,将主人公如何得到“疗伤”的过程呈现出来,使吉本芭娜娜作品“疗伤”主题的概念更加清晰化,有助于把握芭娜娜式“疗伤”的构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直接变式、感知模型;改变背景、巩固模型;类比迁移、推广模型;充分挖掘、活用模型”四个方面,例谈如何借教材中一道课后习题所涉及到的基本图形进行适当变化和拓展
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2015年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服装、食品接触产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重点、敏感进口消费品质量监管统计数据和质量安全信息。一、进口儿童用汽车安
对带式焙烧机布料不均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对带式焙烧机台车上的均匀布料实现自动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球团矿成品的质量和产量。
传统日语阅读课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El语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表明,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了学生的
铁通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从专业从事铁路专网通信转向参与公众电信市场竞争,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从市场收入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近三年来,受移动电话的替代,固定电话
本论文共分七个部分:引言;语言暴力与可能世界;语言暴力与斗争哲学;公意及其悖论;语言暴力与原始思维;语言暴力与群体心理;结语。引言主要对语言暴力进行概念厘定,并对这一论题的重
服饰作为一种社会象征,从来不曾淡出文人们的视野,服饰审美亦不曾脱离文人的话题。先秦时期是意识形态较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20世纪最具特色的女性作家之一。对于杜拉斯的作品有的人表示由衷的欣赏,也有的人表示无法理解。杜拉斯的作品中充满着颠覆,质疑,反叛,暴力,欲望和所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集机电控制系统和液压负载系统为一体的复合控制系统,它兼具两个系统的优点,能大大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压铸机负载大且负载变化快,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目的:1、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SynapsinⅠ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突触传递障碍的突触前机制;2、VD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