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合)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咬合对颞下颌关节的改建,神经肌肉功能的协调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人们对咬合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认识有限,对咬合的分类主要是形态学分类,对病理性咬合的研究集中于以下颌运动中的咬合干扰为出发点。TMD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主要依赖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咬合治疗也缺乏科学的选择标准。 本文对TMD患者和无症状者的咬合,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分析TMD患者的咬合特征和咀嚼运动(牙合)期轨迹特征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试图通过改善TMD患者的咬合接触面积,探讨咬合接触关系和咬合引导对TMD临床症状的影响。 三维方向观察咬合关系发现垂直向咬合异常与TMD症状明显相关,使疼痛和弹响出现的危险性增加2.69倍;垂直向咬合异常不仅仅是牙齿缺失的结果,更可能是错(牙合)的结果;咬合治疗应注意恢复(牙合)曲线的流畅性。 对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研究表明,下颌边缘运动的最高点为ICP。有牙(牙合)者只有在上下牙尖窝关系达到最大吻合状态时,下颌才会达到其所能达到的最上位。下颌向前的运动是肌肉功能对咬合、关节等解剖结构适应性调节的重要形式。如果出现闭口于最上位障碍则可能导致关节肌肉功能异常。 TMD组与对照组在矢状面上观察咀嚼运动拾期轨迹中ICP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TMD患者矢状面轨迹形态与近远中向咬合特征正相关,而咬合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系、咀嚼运动拾期轨迹的形态和稳定性、TMD弹响和疼痛症状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咬合对咀嚼运动皑期轨迹的影响不显著是下颌运动轨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咀嚼肌或者口颌系统的代偿起重要作用。 通过调拾治疗改善垂直向咬合接触关系,可以显著增加咬合接触点数和咬合接触面积,缓解疼痛症状。调拾治疗对慢性TMD疼痛缓解疗效显著。而由于肌肉功能的代偿,咬合接触变化对下颌咀嚼运动影响不明显。 对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关节盘前移程度比较,以及对其年龄、性别、病程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明显差异,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程度明显大于可复性盘前移位者。提示可复性与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可能主要是因某种原因导致的关节内组织结构出现的不同病理性改建表现,而不是病程进展的结果。引起TMJ出现可复性或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刺激因素,是否与咬合有关,以及导致出现可复性还是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刺激因素有何区别,有待于深入探索。 总之,影响咬合接触的密切程度以及咬合接触分布范围的垂直向异常咬合接触关系,对咀嚼运动系统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