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早期筛查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无论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上还是在生物学行为和治疗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范围和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愈加的广泛,乳腺癌的基因表达谱与其特定的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人们所发现。明确乳腺癌的基因表达,对其具体病理分型做出分型判定,可更好的明确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从而进一步指导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的不同治疗方案,也对其不同预后做出评估。Perou C.M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将乳腺癌进行了分型:肿瘤ER基因表达阳性和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编码蛋白基因表达阳性为Lminal型,根据ER基因的表达程度、增值情况,可分为LminalA型和Lminal B型。ER基因表达阴性的可分为:HER-2过表达型(HER-2over—expression subtype)、正常乳腺样型(normal breast—like subtype)、基底细胞样型(basal—like subtype)。基底样乳腺癌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亚型,指具有基底细胞表达,并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细胞角蛋白CK56、CK14、CK17不同程度阳性表达的一类乳腺癌。而受体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亚型,是指在针对乳腺癌组织进行的免疫组化分析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在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面与基底样乳腺癌存在许多相似的特征,二者交错重叠,并不等同。此外,因三阴性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l,BRCAl)存在明显相关性,故此种乳腺癌与易感基因1相关性乳腺癌亦存在较多相似性。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进而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拥有和其他乳腺癌亚型相异的病理及临床特征,此种乳腺癌组织分化往往较差。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体的10%~20.8%,好发于40岁以下的绝经前年轻妇女,因此种乳腺癌独特的病理及临床特征,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不佳,相较与其他类型乳腺癌,此种乳腺癌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较高,尤其以内脏转移、脑转移为常见。一旦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极差。三阴性乳腺癌因其激素类抗体ER、PR及HER-2均为阴性,故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进行靶向药物治疗对其来说效果均不理想。化疗药物虽对其有一定疗效,但因其易早期复发、转移的自身特征,患者生存期短,预后不佳。为了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我们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经病理学证实、行乳腺癌相关手术的16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免疫组化分析ER、PR、HER-2均不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198例(11.9%),进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三阴组与非三阴组相较,其年龄偏小,患者年龄<50岁的为138例占69.6%,非三阴组为751例,占51.9%;其存在家族遗传史率较高,三阴组为14例,占7.1%,非三阴组为28例,占1.9%;其肿瘤体积偏大,三阴组≥5cm有38例,占19.1%,非三阴组为260例,占17.9%;其手术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偏高,三阴组130例,占65.7%,非三阴组684例,占41.1%;在肿瘤大小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方面,三阴组中,当肿瘤直径<2cm时,其淋巴结转移率达50.0%;当直径>5cm时,其淋巴结转移率是83.0%(P<0.001);无论肿瘤大小,其淋巴结转移率均较非三阴组为高。在EGFR表达方面,在三阴组和非三阴组的表达率分别为57.6%和35.1%:三阴组方面,在全部198例患者中,EGFR阳性者有114人,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的大小、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三阴性组与非三阴组患者在病理类型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分级较高。此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术式、术后放疗及化疗等方面,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上所述,三阴性乳腺癌因分子病理和基因分型的推广和采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这类乳腺癌具有患者年轻,病理分期高,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复发、转移,预后普遍较差的临床特征。针对其自身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目前已经开展了某些靶点治疗的相关研究,期待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更多的选择,使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