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仅仅把汽车当作代步工具,而是更加注重驾驶过程中的驾驶愉悦性。驾驶性反映车辆纵向动力学的瞬态品质,从驾驶员角度来看,驾驶性反映在纵向行驶过程中驾驶舒适性和驾驶易操控性的综合主观感觉。良好的驾驶性能适应不同驾驶风格的消费者,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品牌效应。由于国外驾驶性相关技术保密,鲜有公开文献详细描述驾驶性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并且国内对驾驶性研究起步较晚,致使国内对驾驶性评价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多借鉴国外开发经验,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另外,国内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对车辆驾驶性进行评价,但是主观评价方法只能依靠实车场地试验,利用主观评车师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不利于企业提高汽车产品的开发效率。并且实车主观评价方法只能应用于汽车的后期调教阶段,改进空间有限,如果产品出现重大问题,最终使得上市的汽车产品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国内外一直在探索一种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驾驶性主观评价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上述需求,本文试图建立一种能够将驾驶性主观评价提前至汽车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在计算机仿真环境下对驾驶性进行主观评价的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驾驶性主观评价机理进行分析。由于目前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对驾驶性主观评价内涵没有充分明确定义,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学者和汽车厂商的驾驶性主观评价内涵的定义,提出本文对驾驶性主观评价的理解。然后归纳总结国内外有关驾驶性主观评价的评价项目及评价现象,并与主观评车师交流,重新归类驾驶性主观评价的评价内容,本文主要从驾驶舒适性、驾驶易操控性、驾驶员体感、驾驶员路感、运动风格期望偏差五个方面进行分类。并与主观评车师研讨,针对某些评价现象确定试验方案,并对现有的主观评分方法进行研究,制定本文采用的评分标准。其次,本文对驾驶性主观评价现象对应的特征指标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组驾驶模拟器和面向主观评价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主观评价试验,采集相应的物理量,计算出初步选定能够表征评价现象程度大小的特征指标。然后利用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和相关分析方法,对评价现象主观评分与特征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特征指标进行有效性验证。为防止特征指标间出现冗余现象,通过计算不同特征指标间相关程度的方法,对特征指标体系进行精简。再次,为了实现基于特征指标对驾驶性主观评分进行预测,需要建立两者之间的数学模型。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各评价现象得分与特征指标间的相关模型,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驾驶性主观评价各层次间的相对权重关系,然后通过两种方法建立的相关模型在驾驶性各层次间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相关模型的预测精度整体上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相关模型,并且可以通过上述模型,基于特征指标较为准确地估计驾驶性主观评价的总体得分。最后,利用试验设计方法分析特征指标对主观评价结果的敏感程度,为车辆瞬态品质优化改进提供指导方向。最后,利用专业的isight优化分析软件,构建在计算机仿真环境下进行驾驶性主观评价的评价模型。以一款车型配置参数为基准,提高主观评分为优化目标,对底盘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和优化改进。本文将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特征指标计算程序、驾驶性主观评价预测模型集成的评价模型,实现了在计算机仿真环境下的驾驶性主观评价方法,并对底盘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改进,最终对本文提出的驾驶性评价及其仿真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