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有着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智慧。禅宗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有机结合,形成了风格鲜明的禅意诗歌。禅意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里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禅宗思想和文学审美意味,在当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学术界对于禅宗和禅诗的研究有很多,但对禅意诗歌的专门研究就寥寥无几,甚至迄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中学课本中引入了一些禅意诗歌,但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几乎不涉及“禅”的内容,就更谈不上汲取其精华了。中学生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接受一些“禅”的观念,对于在今后的生活中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特别是与自己的关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试以王维和苏轼为例,探讨禅意诗歌在初中的教学,以期改善这一状况。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说明了选题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列举了部分相关文献,确定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禅意诗歌的概述。禅意诗歌形成于唐宋时期,是伴随着禅宗的出现而出现的。禅意诗歌特色鲜明,首先具有自然画面美,借自然的画面诉说禅意;其次具有玄妙意境美,意境空灵悠远,深奥微妙;它还具有机锋含蓄美,把智慧隐藏在言外。第三部分结合禅意诗歌包含的禅宗思想,挖掘禅意诗歌的五大当代价值,即自力自度的修持方式、摆脱羁绊的精神解放、充满生机的心灵世界、自然淡泊的人生态度、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第四部分就是禅意诗歌的教学实践了,这是本文的重点。文章先分析了禅意诗歌在初中不被重视的教学现状,然后系统地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其中重点论述了课堂教学的七大环节:兴趣导入,知人论世,反复诵读,寻找意象,品味意境,体验情感,拓展延伸。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读——思”和“读——品”两种教学模式,并分别以苏轼《题西林壁》和王维《竹里馆》的教学实例来说明。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叙说了论文还需注意的问题和未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