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安石诗歌接受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是宋代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是开启一代风气的文坛巨匠。他还是伟大的政治改革家,但深受党争的影响,两次罢相,最终归隐山林。王安石诗歌现存一千六百多首,其诗歌历来备受关注。但由于其政治身份的影响,有追捧者,必然也少不了诋毁者,因此在宋代,人们对王安石其人及其诗歌品评不一。本文秉着客观的学术态度,对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接受情况进行还原。本篇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等,在“接受美学”与古典诗学结合的基础之上,探究接受史研究方法,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正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探究王安石诗歌在宋代接受过程中的嬗变,以四个时间阶段为节点,按照时间顺序对接受情况进行历史脉络上的梳理。先对熙宁之前王安石诗歌创作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交代,此后王安石诗歌接受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熙丰时期,王安石诗歌在政治与文学两大要素的影响下,达到了接受的高峰。二是结合北宋晚期复杂的党争事实,对元祐与绍述两个阶段的接受情况进行总结。三是南宋高宗时期,受多重因素影响,王安石诗歌接受进入了沉寂阶段。四是南宋中后期,对于王安石诗歌的关注,趋于理性的思考。四个时期前后贯通,在纵向上呈现出了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接受轨迹。第二章为宋代党争下的不同维度的接受,主要探讨新党和旧党对于王安石诗歌的不同接受态度。此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以新党成员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党对于王安石诗歌的关注与接受情况。第二节则是以旧党为研究对象,随着党争日趋白热化,接受的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到旧党后辈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第三章以江西诗派与中兴诗人两大诗人群体为研究范围,探究个人创作经验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其中以黄庭坚与陆游对王安石诗歌接受为研究重点。此章以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研究不同诗人对于王安石诗歌接受的情况。第四章采取个案分析方法,对宋诗话关注王安石诗歌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究。以诗评家为主体,探究宋代诗话对王安石诗歌的具体阐释。从好词佳句品评、诗歌归属考辨与集句诗研究等角度出发,结合宋代诗话本身的特性,揭示诗评家眼中的王安石诗歌。结语部分对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总结,探究王诗接受规律与独特之处,并将王诗接受史与苏轼、黄庭坚诗歌接受史进行比较,总结三人诗歌接受史不同与共通之处。在本文的基础之上,展望元明清时期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流变。
其他文献
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惟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周国平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他觉得要让孩子“浪费时间”,使他们能顺应天性的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若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采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
本文利用Vensim模型,分析微博在旅游企业中的营销效应,探讨微博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的优势——微博具备便捷、互动、广泛等特点,能够促使消费者在引起注意、激发兴趣、搜索信
新世纪以来,一方面王安忆继续专注于女性叙述,从审美价值层面展现了女性日常生活图景。从《富萍》到《天香》,王安忆在历史和当下间穿梭,对日常生活的诗性观照和女性命运的深
本篇是以目的论为依据,针对国内银行简介在汉译英方面存在的问题所做的项目报告。作者选取了八家国内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
16世纪前期对于韩国性理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晦斋李彦迪和花潭徐敬德是这一时期杰出的性理学家。他们的性理学思想对朝鲜朝的性理学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国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参考TMF关于资源管理域的设计规范,结合系统的现状,针对云平台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TMF规范的资源分配工具。该工具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和浓缩,不仅表达了新闻的主题,更加传递了评价和立场。本文选取《参考消息》中50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并运用UAM Corpus Tool对
100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所以对已经废弃的工矿用地进行调整利用复垦,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