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聚合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gong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以中国文化的不断成长和繁盛为前提。近年来,档案文化建设成为档案学界的热点问题,全国掀起一股“文化热风”,各省市档案机构纷纷推出档案文化建设,十八大更是提出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要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认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十分重要且有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其中蕴藏了许多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美德、思维模式、精神文明和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发明创造力,也是全人类文明的象征。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对非遗档案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对我国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整合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资源整合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文献资源层面,整合方式传统,对资源间的语义关系描述程度低等,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实现对非遗档案资源的高度保护和有效利用。主题图是一种新的数字化知识组织技术,它吸收了语义网和本体的思想,可以创建丰富的语义模型,浏览和检索各种信息,整合各种不同的数据资源,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有三个基本要素TAO-Topic (主题)、Association (关联)、Occurrence(资源指引)。主题图可以构建一个独立于技术平台的语义网,该语义网可以表示主题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定位到某一概念的资源所在地,具有知识导航、知识定位等多种功能。本文将主题图技术应用到非遗档案资源的整合中,在对主题图和非遗档案资源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前提下,构建了非遗档案资源主题图,并以发源于湖北和安徽地区的“黄梅戏”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主题图和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是对主题图和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相关理论研究,具体包括主题图的概念、基本要素、概念模型、开发工具和非遗档案的含义、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含义及内容。第三章在对非遗档案资源整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主题图应用于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优势。第四章对非遗档案资源聚合主题图进行了模型架构,该模型包括四层,分别是资源层、生成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第五章重点以黄梅戏档案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黄梅戏档案资源主题图。最后一章分析了本文研究的总结与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学生在其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接受标准答案,不愿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本文试从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创新性、有效性等角度浅析了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研究背景]当前,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在医疗方面,物联网技术具有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院营运和管理效率,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等多种优势,虽然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巨大的改善和提升,对于艺术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小学的美术教学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小学的美
档案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信息资源,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研究对帮助社交网络用户更好地规避社交网络安全风险、推动社交网络平台开发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具有积极
高中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高二学生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是中学阶段最疏于管理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年级。高二学生大多数是16-18周岁,处于青春发育期,思维、情感、个性等的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
[目的/意义]频繁的隐私被社交媒体泄露,导致用户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因此,用户表现出隐私悖论行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的形成因素是值得探讨的议题.[
[目的/意义]结合新信息环境下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认为采用“订阅式”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创建适合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