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以中国文化的不断成长和繁盛为前提。近年来,档案文化建设成为档案学界的热点问题,全国掀起一股“文化热风”,各省市档案机构纷纷推出档案文化建设,十八大更是提出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要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认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十分重要且有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其中蕴藏了许多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美德、思维模式、精神文明和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发明创造力,也是全人类文明的象征。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对非遗档案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对我国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整合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资源整合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文献资源层面,整合方式传统,对资源间的语义关系描述程度低等,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实现对非遗档案资源的高度保护和有效利用。主题图是一种新的数字化知识组织技术,它吸收了语义网和本体的思想,可以创建丰富的语义模型,浏览和检索各种信息,整合各种不同的数据资源,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有三个基本要素TAO-Topic (主题)、Association (关联)、Occurrence(资源指引)。主题图可以构建一个独立于技术平台的语义网,该语义网可以表示主题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定位到某一概念的资源所在地,具有知识导航、知识定位等多种功能。本文将主题图技术应用到非遗档案资源的整合中,在对主题图和非遗档案资源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前提下,构建了非遗档案资源主题图,并以发源于湖北和安徽地区的“黄梅戏”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主题图和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是对主题图和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相关理论研究,具体包括主题图的概念、基本要素、概念模型、开发工具和非遗档案的含义、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含义及内容。第三章在对非遗档案资源整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主题图应用于非遗档案资源聚合的优势。第四章对非遗档案资源聚合主题图进行了模型架构,该模型包括四层,分别是资源层、生成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第五章重点以黄梅戏档案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黄梅戏档案资源主题图。最后一章分析了本文研究的总结与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