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生活垃圾污染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农村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多种原因,缺少相对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垃圾随意堆放、混合处理等不合理方式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因而如何有效控制生活垃圾污染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话题。学者们认为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有效方式,应是促使生活垃圾的源头产生者主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从源头上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从而减轻垃圾终端处理压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农户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实施主体,农户现有的随意堆放、直接填埋或焚烧等垃圾处理方式亟待转变,如何使农户从源头上转变当前不合理的垃圾处理行为,促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有效实施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计划行为理论、A-B-C理论、理性行为理论等,分析不同情境下个体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影响过程,学者们也发现上述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个体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但同时也认识到关于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多数研究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未系统考虑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卢因行为模型对影响个体行为的内在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归纳整理,系统全面的考虑了影响个体环境行为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但目前国内将卢因行为模型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仍然较少,且鲜有学者将卢因行为模型应用于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基于卢因行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卢因行为模型框架下各内在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分析框架,再以现有研究成果与实地访谈内容进行量表开发与设计,以陕、甘、冀三省598份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本研究样本数据库,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卢因行为模型框架下各内在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对比分析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差异成因,随后利用Bootstrap法检验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并探究影响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基于此验证卢因行为模型与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之间是否适应,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主要有:(1)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和其实际的分类处理行为之间存在偏差,意愿高于实际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环境认知、经济激励与行为便利性均可以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环境认知、环境技能、经济激励与行为便利性均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相同因素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和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控制变量中,农户的年龄、身体健康程度和家庭劳动力人数均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影响行为的是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劳动力人数。(3)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在环境认知、经济激励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二者既可以通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间接影响其分类处理行为,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行为便利性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