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越关系源远流长,绵延两千多年。越南历史上受中国影响甚深,是古代中华汉文化圈中最为独特的一员。越南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曾经历了“北属时期”和“藩属时期”,近代以来,越南与中国的关系联系更加紧密,中国曾在越南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过程中给予了巨大和无私的援助,造就了中越近代以来“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然而,中越关系之间的反复情况亦时常发生。在越南取得统一之后,中越关系曾遭遇巨大转折,中越在华人问题、边境问题和柬埔寨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裂痕,甚至导致中越双方在边境的武力冲突。冷战之后,中越关系逐渐走出泥潭,开始寻求共同合作和发展,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忽视中越之间的不稳定因素,在谋求更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越南国内反华和排华的民族主义呼声甚嚣尘上,越南国内也频频出现反华游行活动。这种排华民族主义形成在漫长的中越关系历史当中,而绝非是一日之功。民族主义是国际关系中一种研究视角和切入点,民族主义是一种近代的产物,是一种民族性和爱国主义的现代性的融合,然而民族主义形成于民族共同的历史,因此,虽然民族主义是一种近代的产物,但研究民族主义就要对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源加以研究,正如安东尼史密斯所言,要重视历史的原因。越南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巨大的影响,其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使得越南在历史上形成了对中国排斥与吸收相矛盾的民族心理,这种民族心理作用于中越关系,使得中越关系难以稳定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越南取得南北统一,然而越南民族主义却开始发生嬗变,首先越南在其“大越民族主义”的影响下,侵略其他国家,使得地区局势陷入紧张态势。中越关系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越南掀起排华民族主义的高潮,驱赶境内华人达到二十多万之众,并有组织的射杀和劫走归国华人。越南还先后在广西和云南边境与中国边境军官发生多次武装冲突,并最终导致中越边境战争的爆发以及此后持续长达十年之久的中越边境的武装冲突。越南对中国的如此行径是越南排华民族主义的复发,也是越南政府蓄意谋之的结果,它包含了两种特征,即本质特征和时代特征。本质特征是指越南这种排华民族主义拥有其历史根源,并非也无法凭空臆造,而时代特征则是指,这种排华民族主义的爆发,是越南政府利用技术领导进而制造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之下,中越关系必然要适应世界潮流,不断向前发展,而不能发生历史性的倒退,因此,本文也希望通过对1975年到1980年中越关系剧变中民族主义的因素加以分析,并研究这种民族主义的产生根源,来解释民族主义对中越关系的影响,并认为,中越只有双方共同进行消除历史隔阂来消融这种排华民族主义情绪,才能够面向未来开展更广阔的合作。